隐藏式门把手,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汽车设计师们为了那几毫秒的风阻系数,硬生生给咱们消费者挖的一个坑。
你别说,这玩意儿刚出来的时候,确实挺唬人的,高级感一下子就上来了,好像你开的不是车,是宇宙飞船。
但问题是,真到了紧急情况,这“高级感”可能就要变成“致命感”了。
工信部这次出手,要整顿这玩意儿,我觉得是迟早的事。
你说,车都撞成那样了,电路都断了,你那电动把手还指望它弹出来?
这不就是纯粹的摆设吗?
还有,有些车的设计,应急开关藏得那叫一个深,黑灯瞎火的,你让一个惊慌失措的人去哪儿找?
这不是纯粹添乱吗?
更可怕的是,有些品牌,这把手强度还不如传统把手,断裂概率高了37%。
这算什么?
为了好看,连安全性都不要了?
还有那控制逻辑,翻滚坠落的时候,一不小心就解锁了,直接把人甩出去,这简直就是高空抛物啊!
最让人无语的是夹手风险,三年增长120%,这都快成儿童乐园的“夹手指终结者”了。
知道为啥吗?
因为有些设计师,眼里只有数据,只有风阻,就是没把咱们这些用户的命当回事儿。
他们觉得,只要能降低0.0几的油耗,哪怕牺牲一点安全性,也在所不惜。
这种操作,就好比医生为了省药钱,给病人开副作用更大的药一样,简直就是本末倒置。
比亚迪这次能参与标准的制定,我觉得是好事。
毕竟,人家是真刀真枪地在市场上拼杀出来的,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小米SU7的半隐藏式设计,听说机械备份做得比较完善,这才是靠谱的设计思路。
毕竟,关键时刻,还是得靠机械结构来救命。
小鹏汽车的何小鹏,能承认设计不足,并且积极改进,这一点值得肯定。
毕竟,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嘛。
但是,长城汽车的魏建军,直接开炮,说这玩意儿“重量大、缺电或致命”,还说为了那点可怜的风阻系数,简直是“几乎无意义”。
魏总这话说得有点狠,但我觉得,也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记住: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所有的设计,都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
这种情况,就好比你去餐馆吃饭,结果服务员为了让你觉得餐厅很高级,给你上了一道看起来很漂亮,但是吃起来却有毒的菜。
你会怎么想?
估计会直接掀桌子吧?
现在的问题是,这么多品牌,日系、国产、特斯拉、新势力,各有各的门把手设计,到底哪家的才是最靠谱的?
这还真不好说。
有些品牌,为了追求极致的简约,把所有功能都集成到一块屏幕上,结果车机一死机,啥都玩不转了。
这种情况,就好比你家的遥控器没电了,电视就彻底成了摆设一样,简直就是科技带来的灾难。
所以说,选择汽车,不仅仅是选择一个代步工具,更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人生态度。
你喜欢哪家的门把手,其实也反映了你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对科技的信任程度,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程度。
这就是为什么,汽车厂商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技术参数,更要考虑用户体验,要考虑人性,要考虑安全。
否则,再炫酷的设计,也只是空中楼阁,迟早会摔下来。
难道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会这样呢?但是,这真的合理吗?
所以说,这隐藏式门把手,与其说是科技的进步,不如说是设计师的一次冒险。
而我们消费者,就是这场冒险的试验品。
人真的是太难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