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东西一出来,咱们这些普通老百姓心里到底该咋想?固态电池要量产了,朋友圈、微博、知乎,哪哪都在热炒,搞得像要变天一样。问题来了:咱们现在开的新能源车,是不是马上就成了“烧火棍”?会不会一夜之间掉价成“白菜”?难不成,老实买车的都成了倒霉的“韭菜”?
咱们就事论事,心里先得有点数:固态电池这个东西到底真有多牛?说白了,咱们现在常用的液态锂电池,能量密度也就180-220Wh/kg,能跑个七八百公里就算牛的。可人家固态一上来就300、400,甚至还想着冲500,这啥概念?谁不心动啊?而且,不光能跑得远,小问题不断的“自燃”、“冬天掉电快”也说能一锅端。真要全实现,新能源车还不得一飞冲天?
可问题又来了,真是这么回事吗?朋友们,有时候宣传和现实,之间隔着一条大沟。这些年新闻里说的“固态电池”,细抠一下,很多还是“准固态”,里面不是还掺点液体嘛。真正那种啥都固体的,目前哪家量产了?没有。说得好听叫“快要”,真要大规模进老百姓车里,厂家自己都没底气说清楚啥时候。喊口号、打广告,这活儿最熟的还是我们车企公关。
再看技术,哪有那么简单的事。大家说能量密度多高、多安全,可为啥迟迟不见大规模铺开?一个字,贵!你知道吗?拿硫化物全固态举例,光成本能是现在锂电池的五倍,高压平台、无水无氧环境、设备全得升级。现在都只能先往最头部那些高端车砸钱,就算下来一辆车本钱高得你都不敢细算。
那咱们普通人有必要焦虑吗?其实你仔细想想,技术这波迭代要真来了,我们早买车的好不容易混出个“有车一族”,现在转眼成了“落伍分子”?别说保值不保值,开出去都抬不起头?有必要吗?
二手车那些价钱掉得是有点狠,可为啥会这样?一来是行业还不健全,市场没信心;二来有的厂家“播种、宣传完了,又装哑巴”,到时候让你自己琢磨:到底是该等再买新技术,还是赶紧买怕越晚越贬值。有车主吐槽,自己2021年三十多万买的新车,现在好说歹说没人愿出二十万。心里啥滋味?不难受才怪。
但你要说现在就全都不值钱、就是韭菜,也太偏激。说句实在话,“固态电池”真来临,普通老百姓一年用车能有多大区别?多少家庭一年跑不了1万公里,天天琢磨1500公里续航,现实吗?家里充电桩多不多?你会不会冬天暴雪去青藏高原?说白了,续航指标是厂家的数字游戏,满足你日常通勤、买菜接娃,现在的新能源车其实大部分时候都够用了。
那是不是劝大家都别上新车了?也不是。买东西,买的是当下的需求。你要是眼下真有“刚需”,不用硬等啥固态电池才下手。用个四五年,市场也差不多又换了新花样,到时候你还不是老话说的“开到回本”。车本来就不是让你三代同堂、开个二十年的,科技这玩意,只会向前,不会回头。你要老想着“等下一代”,那就啥都别买了,房子、手机、电脑都别买,永远有新一代等着你。
可是,哪怕你决定要再等等,心里也别太焦虑。第一,成本下不来新技术下不来,车厂想收割高端用户也不是三天能办的事。第二,这种大平台、电池底盘统统要升级,不可能变魔术,把现有普通车“进厂一换”就变固态。啥叫一分钱一分货,你要想划算,只能指望自己车保有量多,二手市场慢慢立起来。更何况,现在很多车企推出电池租赁、终身质保服务,其实都算给老用户兜点底。
说到底,车这东西不是股票,不是今天买明天就得抛。你买的时候合自己情况,心里踏实最重要。哪怕真有“保值焦虑”,电池不是全部。和朋友们出去聚会,你开的是新能源,也不见得就比别人少啥快乐。充电桩越来越多,快充也提上来了,城市里用,本身就方便。就像手机升级换代,难不成你还非得买最新一代旗舰?家里那台旧iPhone难道不能用?
老车主想不做“韭菜”,也不是没有招。自己挑车,看好品牌,找靠谱售后,注意厂家对老客户的态度,买的时候多问问保值、置换、后市场承诺。你要实在怕将来掉价,能租赁的租赁,能服务的服务。每天好好保养、按时充电、别极端用车,这些其实比盲目追新更实际。
最后,大家别把技术革新这事看得太恐怖。每一代产品都有自己活跃的几年,享受生活、合理消费、接受技术演变,别光做“技术焦虑”的提线木偶。你琢磨得越多,就越被宣传带跑偏。不如问问自己——我买车是买给自己开的,还是买来“买涨杀跌”的?真到固态电池普及那天,市场供需、品牌竞争、二手车平台政策,都会有新的平衡。别小看市场自我修复的能力。
技术进步是个好事,但不是给咱们制造焦虑的借口。用好当下,做好自己,把握需求,等风来也别怕。幸福不是坐在新技术里等来的,是脚踏实地过出来的。买车这事,心要稳别乱,腿要勤别等,脑子清醒,剩下的交给时间。固态电池能火多久,走多远,看的是整个社会的进步,不是咱们手里那一台车的价格。懂了吗?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