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的气氛,有点像咱们平时超市打折,大家都忙着看看手里的商品,心里盘算着要不要换。汽车行业也是这模样,新势力们拼着销量、拼着市场的蛋糕。去年这个时候,还琢磨哪个品牌会崛起,现在倒变成了谁的势头更猛。
先说零跑吧。66657台,这算是新纪录。你知道吧,这次算是史上第一次突破6万,还是新势力里头的老大哥。我翻了下记事本,去年他们还在三万多,没想到今年一下子翻了两倍多。包括我身边搞研发的人都说,零跑那边的供应链真跪着也能跟上。去年原材料涨价,供应链一度出问题,但零跑通过吃新配料提升效率,车子又保证了出货速度。大家都知道,供应链不好,车就是摆设。
这让我想到,买车除了看外观、性能外,供货速度也特别关键。你别看它的销量,很多人其实还不知道零跑具体的车型长啥样吧?我倒觉得,零跑能这样,一方面是政策扶持,另一方面是他们的研发团队确实用心。
小鹏那边也不赖。销量41,581台,比去年翻了个倍多,增长率达到95%。这和他们推的G7、P7还有Mona有关吧。特别是G7,刚上市几天,我的朋友就说:这个车不但好看,座椅还记忆,车载系统操作起来很顺手。我就想,他说的顺手,可能就是品牌潜在的用户体验价值啦。
细看一下,G7的成功除了产品本身,背后也离不开他们性价比的策略。这几年,小鹏就在不断调整,好比咱们买菜,讲究划算。价格合理,配置不差。比如说,G7的售价大概在30多万,但配备了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绝对够用。这样的调整,带动了销量增长。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突然想到,油改电,确实让很多车企打得头破血流。尤其面对成本压力,研发又不能掉链子。比方说,研发新车型像是在做菜,调料一不小心就咸了。每每想到太多新技术,突如其来的技术难题让我有点忐忑。
问界这次依旧稳居前三,销量突破40619台。它的车载科技是真的硬核。你知道吗?问界的车,座椅高级,车内影音系统也升级了不少,用户反馈好几次提到用得顺手。而他们的价格呢,也在合理范围内,平均也就三十多万。
不过让我有点好奇,为什么问界还能保持这样增长?我猜可能和他们的品牌认知度有关。毕竟,作为华为坐镇的品牌,用户对科技感要求高,问界就抓住了这块金字塔尖。(Maybe我猜的有点天马行空,不一定准。)
聊到这里,你们要是在想:这公司要是能出个性价比更高的车型,是不是销量还能再涨?我觉得,是的。就像我那天碰到的修车师傅,他说:今年车子修得少了,客户都喜欢买新车。经过多轮洗牌后,大家都懂得了,用户心理就是价格+性能。
还有一些车就是吃老本。比如理想。这次滑到第五名,销量只剩33951台。曾经惊艳四座,靠增程式技术赢得不少粉丝,但随着问界、哪吒、蔚来们一一入场,市场发生了变化:人们更喜欢纯电,愿意充电、换电。理想上了新车,但似乎还在追赶。
差点忘记说,我还记得当时和一个朋友聊天,他说:理想的增程,的确方便,但买车的人,现在更看重续航和充电便利。我这才意识到,理想像是老中青结合的车,曾经赢在燃油+电的模式,但现在似乎变成了只剩兴趣。是不是?我不知道,但这个趋势好像很明显。
对比一下同级别的车,蔚来也表现不错。50163台,增长11%。这车型的受众,就是喜欢舒适、大空间的家庭用户。最近他们推了乐道L90,主打豪华感,神似家庭移动会议室。有时候,消费者也是智商税——觉得比拼的配置和豪华度更重要。
我其实挺怀疑一件事:是不是所有新势力都能保持这样的增长?市场变了,用户的喜欢也变了。我不停在想,谁能稳住?谁可能掉队?但这不也是个赌局吗?车企就像在摸索一张扑克牌。
这段时间,我时不时会和销售聊,他们都说,现在订单很坚挺,产能有限。你看,我这边的订单,早到十月了。我心想,哇,这难怪小米销量能上去,订单多到爆。刚才翻了下手机相册,看到去年拍的那台米粉红版,估计生产线上的工人都记得那个疯狂的订单压力。
说到这,小米这个黑马,真让我刮目相看。销售说:今年车都卖超预期,尤其是米粉们的订单太多了。我觉得,不出意外,小米的销量也许还会继续攀升。毕竟,雷军对抢市场有天赋。只产能和供应链还是瓶颈,要不然,月销上千万都不是梦。
这也让我想到一个问题:产能会不会成为瓶颈?未来谁能扩产快,谁就能占领更大的市场。我估算了一下百公里的成本,算下来大概在0.7元到1元之间,比油车便宜多了。再加上,保值率也不错,估计三年后还能剩个50%以上。
(这段先按下不表)话说回来,市场那个变数太大。谁知道未来的趋势会不会逆转?我有时会觉得,咱们其实都挺盲目的,就算是行业专家,也只能猜猜。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用户才是最终的决胜点。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车企拼尽全力开发新技术、放出新车型。有时候我自己都觉得:这不是挺烦人的事么?折腾这么多,就是为了迎合用户喜好。有人跟我抱怨过:科研难,市场难,整个行业就像在玩多米诺骨牌,只差一块倒下去。
但也正是这种不断的插旗,让行业充满了变数。这次的排名,谁也说不准明年会不会变。对了,你们猜,小米未来会不会冲到第一?我真没想过,这种悬念才有趣。
最多的,还是想问一句——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车?还是说,功能够用、价格合适就行?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