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游客在青甘大环线上驾驶1955款劳斯莱斯等敞篷老爷车,沿途与中国车友热情打招呼引发网络热议

说实话,看到那几辆1955款劳斯莱斯敞篷老爷车在青甘大环线上缓缓驶过,我第一反应是挺震惊的。毕竟,这条线路一般就是SUV和摩托车的天下,偶尔冒出几辆老爷车,还是洋人开着的,得给足面子。仔细琢磨琢磨,这事儿背后的行业逻辑也未必那么简单。

先说说车辆吧。1955款劳斯莱斯,听着就不像是给日常代步设计的。我的一位修理工朋友跟我说,能开着这样的车上高速、在青海高原风尘仆仆跑个大环线,车况得是极其良好,底盘、发动机调校都得花重本。按他的话讲,这活儿不是一般车主能干的,维修配件都得全球搜,有时候就是跟打仗一样跟供应链斗争。 这让我想到汽车研发和零配件供应,跟生活中买菜似的——不是所有材料摊点都有,关键还得看时令和货源是否稳定,否则一旦缺货,等待时间可能长达几周甚至几个月。老爷车的零件更加稀缺,那简直就是直播找货,而且价格那叫一个让人心疼。

外国游客在青甘大环线上驾驶1955款劳斯莱斯等敞篷老爷车,沿途与中国车友热情打招呼引发网络热议-有驾

聊回到这群外国司机。我猜测(纯个人推测,没做数据支撑),他们很可能是组织了某种跨国的经典车拉力活动。毕竟,有报道说2025北京—巴黎第九届老爷车拉力赛五月底经过甘肃,还从新疆口岸出境。按道理,这些车要是就这么调用老档案式耗着,肯定是要出点幺蛾子。可眼下这几位外国游客从伦敦出发,开两个月耗尽大半个欧亚大陆,在路上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我敢确定超过99%国内车友的想象。这和咱们平常说的自主品牌一年送三大保养的心态完全两码事。

外国游客在青甘大环线上驾驶1955款劳斯莱斯等敞篷老爷车,沿途与中国车友热情打招呼引发网络热议-有驾

我前两天和一个车友群里说了这事儿,他一个资深司机就吐槽:敞篷车,这青甘线风灰那么大,这老爷车开敞篷,别说冻着了,车顶没了,还能啥都不怕?网友反方向的大笨钟的补充更有意思 当时天气相当冷,这就很矛盾了——这群老外到底是真热爱敞篷,还是纯为了情怀?又或者是厂家或者组织提前调教车辆,能做到一定的密封性和操控指标?(这段先按下不表)

再说说用户心理。咱们平时买车,看实用耐用科技感一套一套的,比如20万出头预算,选择国产SUV和合资轿车,实操体验差别就很明显。国产车要是遇供应链波动,底盘设计某部分不理想,用户第一时间抱怨的就是开起来就是不扎实噪音大。而这帮开老爷车的用户倒是扎心,他们对车子的感情维度不只是实用,还有叙事和身份认同。跟这点相反,普通消费者买车是技术性和经济性驱动大于情怀。但这情怀的成本明显高得离谱——特别是保养和维护。刚才我心算了一下,1955年的老牌子劳斯莱斯,单论保养费,大概率是普通乘用车的10倍以上,关键还没得太多合适场所和专业技师。

我还翻了下去年车展的笔记,有展商透露一个细节:不少经典老爷车的车主,尤其外国人,喜欢组建俱乐部,自发排兵布阵进行跨国路线练车兼社交,这帮助活车养护和零部件供应链更顺畅。感觉这活动更像一个半公开的社群供给链,但也带来不少额外复杂度,比如交通法规适用、临时牌照申请甚至进出口手续。

外国游客在青甘大环线上驾驶1955款劳斯莱斯等敞篷老爷车,沿途与中国车友热情打招呼引发网络热议-有驾

顺带提个我没深想过的猜测:也可能这帮老外开敞篷是为了降低车内湿度和防止长期走沙尘路尘土积累。敞篷车车内通风好,尽管冷,却更利于机械维持干爽,毕竟机械部件长期闷着容易生锈。但这只是我个人胡乱推测,实际效果咋样就不晓得了。

外国游客在青甘大环线上驾驶1955款劳斯莱斯等敞篷老爷车,沿途与中国车友热情打招呼引发网络热议-有驾

价格对比方面,其实也蛮有意思。我国市场里,20多万预算买辆SUV,可以用三年天天上班下班,剩下的保值率能到60%左右。但这些老爷车就不一样了,保值率信息几乎无解,哪怕手机app上看到的估价,也都是模型推估结果,缺乏实操支持。考虑到路途遥远带来的保险费和运输成本,这一圈下来,花费肯定是动辄上百万人民币的规模,远远高于咱们理解的买车预算。

我跟一位在张掖希尔顿欢朋酒店前台聊天,他告诉我:10月5日那晚确实有几个老外,开着老爷车入住,我们还是特意确认了车牌和车款,外观新没说谎。这小细节让我觉得,背后哪怕连锁酒店都开始关注这类客户群,说明这一圈老爷车跨国自驾走向大众化或不少有所耳闻,也意味着服务支撑的产业链可能要逐步成熟。你觉得这对未来中国旅游和汽车文化市场是不是个信号?

一个没头没尾的问题,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些老爷车的车主,选择敞篷?尤其在青甘高原这种温差巨大又多风的地方开呢?真的只是为了情怀吗?抑或还有其他我们没注意到的,能让老爷车活着更轻松的方法?这块的故事,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还复杂。

外国游客在青甘大环线上驾驶1955款劳斯莱斯等敞篷老爷车,沿途与中国车友热情打招呼引发网络热议-有驾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