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基因成毒药?上汽大通陷“顾家”生死战

在香港街头,每三辆的士就有一辆是上汽大通的"大家7",但当这个品牌转身进入内地家庭市场时,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2024年连续8个月销量断崖式下跌,9款MPV竟无一款月销破千。这场商转乘的溃败,将传统车企转型的深层矛盾撕开了一道血淋淋的切口。

一、冰火两重天的市场悖论

香港市场的胜利与内地市场的溃败形成荒诞对照:定位商用的"大家9"能在香港击败埃尔法登顶销冠,却在内地被家庭用户集体抛弃。数据揭示着残酷现实:2024年上汽大通整体销量同比暴跌21.63%,11月单月销量仅13460辆,而主打家用的MPV车型平均月销不足500台。

这种撕裂本质是产品定位的致命错位。香港的士司机看重的耐用性、装载能力,与内地家庭追求的舒适性、智能化形成结构性冲突。当车企试图用商用车底盘嫁接家用场景,结果就是底盘调校过硬、车机系统落后、智能配置缺失的"四不像"产品。

商用车基因成毒药?上汽大通陷“顾家”生死战-有驾

二、商用车思维的三重绞杀

产品层面,上汽大通陷入了"既要又要"的战略困局:柴油动力的领地SUV定价26万,却闯入插混车型的主战场;L2辅助驾驶仅顶配搭载,车机系统甚至不支持OTA升级,与竞品形成代际差距。

品牌认知的固化更显可怕。70%消费者仍将其与"拉货""低端"强关联,经销商反馈的"客户看车先问载重量"现象,暴露出商用车基因已演变为品牌毒药。这与五菱宏光MiniEV成功撕掉"面包车"标签形成鲜明对比。

战略布局的失误同样致命:同时押注轻客、皮卡、MPV、SUV四大战场,导致混动技术比比亚迪晚4年落地;自建直营体系投入产出失衡,被质疑存在利益输送。这种资源分散直接导致其在家用市场处处慢半拍。

商用车基因成毒药?上汽大通陷“顾家”生死战-有驾

三、破局关键在"基因改造"

新任营销掌门王伟森面临的,实则是场企业基因改造手术。五菱系出身的他深谙下沉市场法则,但要想突围必须打出组合拳:

1. 技术补课:借力上汽星云纯电平台、零束智驾技术,快速填补智能化洼地

2. 精准定价:开发20万内高性价比插混MPV,锚定二孩家庭刚需

3. 场景革命:用亲子露营、家庭出游等体验式营销,重构"顾家"品牌认知

香港市场的成功已证明产品基底实力,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内地消费者相信:这个能做出顶级商用车的品牌,同样懂得家庭生活的温度。当汽车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上汽大通需要的不仅是产品迭代,更是一场从组织架构到用户心智的全面革命。

商用车基因成毒药?上汽大通陷“顾家”生死战-有驾

商转乘的阵痛揭示出汽车产业转型的深层规律:没有落后的市场,只有错位的供给。上汽大通的困境实为传统车企转型的典型样本——当行业变革进入深水区,任何技术短板的代价都会被指数级放大,而品牌认知的重塑远比想象中艰难。或许真正的出路在于:与其在商乘之间摇摆,不如在细分市场做到极致。毕竟,香港街头飞驰的蓝色出租车,何尝不是另一种成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