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很多媒体甚至没有准备泰州夺冠的即时宣传稿件一样,泰州“一黑到底”获得苏超冠军,其意义早已超过了赛事本身。
这个在江苏“十三太保”里存在感并不突出的城市,如今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这热辣滚烫的冠军流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城市品牌力与可持续的经济动能。
狂欢之后,从消费场景到城市品牌,看有多少红利落袋?
苏超拉动经济的模式早在前几轮就已经显现效果,并随着赛事的深入不断加强,带动全省旅游、餐饮等五大场景营收增长超3百亿元,把“赛场聚人、商圈留客”玩到了极致。作为本赛季苏超赛事的最重音符,泰州在决赛前、后已然迎来了一波实实在在的红利。比如,当地体育用品销量急速上涨、酒店预订量翻倍,泰州老街的餐馆都排起了长队。
泰州应该做的是接下全域消费的短期爆发,不然就辜负了决赛的6.2万名现场观众和超20亿的线上关注度。苏超带动了全省体育服务业营收增长13%,作为冠军城市,泰州的餐饮、住宿等消费场景,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当无压力。
常州都曾靠6个苏超主场带动过200万客流,直接拉动消费超15亿元,冠军泰州搞有自己特色的“票根经济”,显然大有可为。
相较于南京、苏州等省内传统强市,连万亿GDP城市都不是、高铁还在建的泰州,靠着本次夺冠获得的全国性曝光,相当于以极低的成本,完成了一次城市形象广告的投放。按照苏超赛事带动城市搜索量增长至少5成的惯例,泰州后续的招商引资有了相当硬朗的“背书”。
锚定产业基础,如何把流量做成长效转化?
如果说赛事消费的爆发,吃的是一时的红利,那么与泰州核心产业的结合,将是流量变现的重中之重。苏超冠军的流量正好成为泰州产业招商的“鲜活名片”。
临近岁末,泰州全力攻坚“2025年工业开票8800亿元”目标,重点发展生物医药、高技术船舶等千亿级产业。吃够了苏超流量的常州搞过“外企友人看苏超”的活动,反响不错,泰州借鉴一番,搞一个冠军赛事为纽带的产业对接会也很合适,可以邀请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考察泰州医药高新区、船舶制造基地等。
泰州力推的大健康产业正在进行生命科学实验室等重大平台建设,可将足球赛事与健康消费深度绑定,比如开发“运动康复+温泉疗养”特色产品,联动医药企业推出运动营养食品,甚至依托苏超IP打造一些适宜的衍生赛事。这种“体育+大健康”的融合路径,既契合政策导向,又能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避免“赛后凉凉”,如何真正发挥好冠军IP的价值?
苏超本赛季正式结束后,持续了数月的热度会不会就此退却?
这是所有借势赛事获益的城市,都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苏超冠军带来的海量曝光,让全国观众知道了“泰州不止有早茶”,但泰州夺冠的真正经济价值,不在于赛事所直接创造的数亿元效益,而在于,能不能将短期的流量转化为先进制造业的投资增量、大健康产业的创新场景,以及城市品牌的持续拓展。
如果只是停留在文旅促销、周边售卖等方面,那么这个来之不易的冠军名号,最多只能拉动几个月的消费,但如果能把“敢闯敢拼”的城市精神,转化为营商环境的重要标签,那么这场黑马夺冠的奇迹故事,或许真能成为泰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小“拐点”。
苏超已经证明,群众体育完全能够探索出成熟的、大众喜闻乐见的商业模式,那么贵为本季冠军的泰州,更需要证明,接住这“泼天流量”后,也能走出扎实的产业升级之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