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飞集成遭一汽大众奥迪双重拉黑,禁入名单震惊行业

就像晴天里突然一声惊雷,成飞集成被一汽大众和一汽奥迪双双拉入正式“黑名单”,这一纸禁令直接将其踢出了三个月的供应商行列,行业内外一片哗然。

现在的汽车圈,从来不缺大新闻,但一家在车企体系里坐稳多年的零部件龙头突然被禁,实在让不少人难以咽下这口气——更别提成飞集成可是军工背景、央企血统。

7月盛夏,汽车行业表面上风平浪静,背地里却早已开始“暗流涌动”。

成飞集成遭一汽大众奥迪双重拉黑,禁入名单震惊行业-有驾

就在大家还在讨论新能源汽车涨价、智能驾驶炒作时,成飞集成意外成了焦点。

事情的起因其实让人哭笑不得——招标文件没按格式来,几个数字、模板出了点岔子,投标资料没完全响应最新要求。

一汽大众和一汽奥迪看得明明白白,直接痛快地将成飞集成列进负面公示栏。

自8月1日起到10月31日,三个月“冷板凳”,业务全线暂停,清清楚楚,谁也别想“走后门”。

这还没完。

公司市值百亿,股东遍地,一纸公告等于平地起浪。

成飞集成的公开回应很快就出来,8月6号晚上在官网强调:只是招标作业流程上出了些误会,资质没取消,11月起能继续投标,公司经营一切正常。

气壮理直地强调“没违规”,甚至还警告那些造谣的不怀好意之人,自己保留追究法律责任权利。

这番表态,显得又硬气又焦虑——毕竟,谁想眼睁睁看着辛苦打下的市场,被招标细节给绊了一跤?

熟悉汽车行业的人都知道,对供应商的要求这几年越来越高,尤其是车企肩上的压力实在不小。

电动车、智能化、产业升级,每一步都离不开零部件企业的配合,但是供货商多了,选谁合作就成了考验本事的事情。

成飞集成虽然有深厚的军工基因,跨界来做汽车模具、零件冲压,可面对大众、奥迪这样的大客户,就得按规矩来。

哪怕是件小事、只要流程走偏了、资料交的不对,车企一句话就可能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细想起来,成飞集成这回踩雷,既让人替他们惋惜,也不能全怪车企无情。

成飞集成遭一汽大众奥迪双重拉黑,禁入名单震惊行业-有驾

有行业朋友私下调侃,现在的主机厂,特别是像一汽大众、奥迪这种老大哥,对供应链筛查堪比公务员考试,没有一点容错空间。

你愿意相信,“只是没按招标模板来”这么简单?

这里头的门道,可能只有投标过的兄弟才知道细节——那真是一个过山车。

流程复杂、审批严苛,一个环节出错就前功尽弃。

不少人关心,这事到底会不会影响成飞集成的生意?

三个月的禁令,谁都清楚只是一次教训,可市场没那么多宽容的空间。

成飞集成7月刚刚发布了半年报预告,虽然今年净利润依旧在亏损状态(上半年亏1100万到1600万,比去年同期亏损减少了),但本来航空零部件那一块儿有增长,质量赔偿也大幅减少,眼看着要扳回一局,现在好了,主力市场突然踩了急刹车。

手里两大控股子公司,跨省布局,多业务线,终归还是汽车这头“大象”一旦转身不认你,短期营收怎么填补空当,还真是个大问号。

当然,股东最上心的还是这事对市值的影响。

消息一出,不少投资者开始焦虑,怕公司再被绯闻误伤,资金面一紧张,股价会不会掉头大跌?

一边是官宣“可以复活”,一边是禁令明摆着——市场情绪可由不得人。

8月6日总市值一亿三九多亿,大家盯着11月的日期,生怕到时还有后遗症。

炒股的人都明白,只要有不确定性,股价怎么也踏实不下来。

成飞集成遭一汽大众奥迪双重拉黑,禁入名单震惊行业-有驾

其实,成飞集成这事放大了一个行业现象。

零部件企业不是第一次被禁入,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如今各大车企对供应商招标、内部风控越来越看重。

某汽车行业报告也指出,仅2025年上半年,某地区车企因质量问题或招标不规范,就把5%的供应商拉进了负面清单,合规、流程、标准就是生命线。

有意思的是,这里面还藏着“军工跨界做民用”的尴尬。

老实讲,做军品标准严苛,人员管理死板,可转到民用市场,尤其是像汽车产业链这种瞬息万变的地方,灵活性、合规性缺一不可。

有评论质疑成飞集成是不是缺乏商业应变意识,流程没跟上、沟通没做到位,才导致踩雷。

站在企业的角度,这种挑战谁都避不开,特别是原来做军工的公司,等到明白市场节奏,往往就已经交了不少“学费”。

如果把目光再放远一些,会发现类似的教训正在不同企业间反复上演。

比如2023年,汽车零部件供应商A公司拖了车企的后腿,因为内部管理乱,质量不过关,导致主机厂的生产线短暂停摆,最终直接被踢出供应商名单,一年里订单全没了,市场份额也大幅缩水。

A公司不得不从头再来,整改到位后才被慢慢接受。

对比之下,成飞集成的三个月禁令已算“轻描淡写”,但搁在它自己头上,滋味一定不好过。

甚至国外也有现成例子。

2024年,国外零部件巨头B公司为了抢夺国际车企的项目,把自己的能力“包装”过头,被对方查出投标材料造假,连招标都没机会参加,全球范围内被拉黑一年。

成飞集成遭一汽大众奥迪双重拉黑,禁入名单震惊行业-有驾

到了2025年才靠着诚恳整改一点点恢复名声。

这些真事说明,零部件行业的淘汰赛越来越残酷,谁也靠不了情怀,只有更专业、更规范、心态更实在的公司才能活下来。

事情发展到现在,成飞集成虽说只是被“拉黑”三个月,但无疑给整个行业敲了警钟。

对于广大中小零部件企业来说,合规、标准、透明绝不是说说而已。

大企业尚且能踩雷,小公司更要时刻提醒自己,不懂流程、制度漏洞、沟通不顺,分分钟就会被大客户一脚踢开。

回看这场风波,最让人唏嘘的,还是“毫厘之间定生死”。

投标时表格格式有点偏差,信息响应没完全对齐,没人会为你的粗心、轻率担责。

车企站在供应链最顶端,看重的不是你曾经多牛、背景多深,而是此刻是否真正匹配标准。

哪怕只是一句公告、一个名单,对供应商来说,都是一次生死线上的试炼。

对于成飞集成的管理层来说,这三个月或许是最佳的反省窗口。

对外,是危机处理、对外沟通的考验;对内,则该思考各条业务线的流程梳理、标准改进,能否借此次危机,倒逼各环节彻底升级。

对于汽车行业来讲,这也是一次再现“强者生存”的现实——不是谁的招牌最硬,而是谁能在风口浪尖下次次稳住脚跟。

人们总说,危机又是转机。

等到11月头一复工,成飞集成能否真的恢复元气,市场、客户是不是还愿意相信它,恐怕还要看它这三个月反思后的动作。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次小风波背后,是整个汽车行业对于供应链稳定与规范运营的“底线再确认”。

未来风平浪静之下,那只无形的手还会催促着每个玩家——时刻警觉,步步为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