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遇着乐道L90和L60越来越频繁,确实不是幻觉。不少车友反馈,现在下单得等到十二月,提车周期逼近四个月。这让我这几天跟几个销售细聊时发现,厂方是真的在卖疯了。乐道的这波攻势,让人想起了2019年某品牌刚出代表作时的疯狂氛围。要说这数据也不能忽略背景,毕竟9月乐道交付量高达154246台,L90单车型两月就交了21662台,刷新了纯电大型SUV最快交付纪录——听销售白工说,这速度连他们自己也没料到。
换个角度,说说我为何觉得这提车难成了链条里常态。其实跟现在整个车企的供应链紧张密不可分。给外行形容就是,零件就像餐厅里新鲜食材,哪怕有些菜肴调味不重,食材来得晚了,啥都做不出来。尤其是电池模块,芯片,还有一堆电动车才特有的传感器,这些都全球抢手,铃声自来水般不断提醒要加速——操作研发的朋友告诉我,乐道能在两个月内推出L90,背后是给供应链加了十级马力。但这还是难以覆盖新增订单井喷带来的交付压力。
不过我之前有点夸张了,说销售压力全靠供应链。真是得收一下那话。我查了下销售策略,那帮经销商也在拼命压库存,乐道那现车可不多,多是挂着定金已收的订单。蔚来自家营销售一哥李斌在季度发布会上透露,新 E58、L90、L60和Firefly萤火虫等一众车型都是热销爆款,公司经营算是迈入一个新的周期。蔚来连续两个月交付破三万台,这劲头让市场嗅觉更加敏锐。
再说我那天在4S店偶遇一段小对话。销售小李跟一位用户说,您放心,这车火爆可是有道理,续航、配置、价格都很扎实,提车晚点您能理解哈,不少人都在等。客户叹口气,我就怕这把等下来,优惠没了,真是纠结。这场景,隐隐透露着不少买家的小心思——到底是买车还是买未来?这心态,有木有和你类似?
说实话,我翻了下笔记,乐道L60和L90的价格区间虽然不同,但细节差别挺大。L60在续航和智能化配置上略显保守,主要针对入门级纯电SUV用户;L90则更注重豪华感和大空间,毕竟28万的价位对比起蔚来ES8、理想L9这样的竞品,实操体验感差别还蛮明显。我算过,L90相比同价位竞品,百公里电耗要低个7%左右,以日常家用来说,算是养车成本的一大亮点。这个数字我也说不准,是我上周在论坛和用户反馈里粗算的样本,有待进一步验证。你买车时,会不会重点看这类数字?
问题是,乐道这次拉开大规模生产序幕,供应链稳定性充足吗?我有个同行私下猜测,顶着这么高销量压力的乐道,难免会在后续新车型或升级款出现小问题,不管是软件bug还是零件小瑕疵。(纯粹猜测,没证据)毕竟这行业就是这样,研发赶进度总有些小毛病。类似当年我参与过的某品牌电动车,首批一发下去,电池管理系统小改了三次,这从研发端算是正常事故。
一不小心跑题了,讲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朋友刚换了L60,他说这车虽然没有啥花里胡哨,但开着挺顺手,特别适合我们这种周末出去溜娃。还嫌麻烦呢,售后还算靠谱,自己那点小问题店里都能秒解决。他说得轻松,我倒觉着,刚买车的人难免有点没想通,买个智能车不跟手机似的常升级,还真怕麻烦。
话说回来,市场上乐道和蔚来这波比拼,最有意思的是用户端的认知差距。乐道走的性价比和客户基数路线,蔚来则是品牌和技术体验。两者交付量都猛涨,说明了纯电SUV市场的需求量实在太大。你觉得这种大佬之间的竞赛,会不会对后续价格策略产生什么微妙变化?比如乐道会不会继续保持价格优势还是逐渐走高端路线,形成新车型定位?
这段时间我翻相册留意过街头的实车装配细节。L90尾灯设计那块的焊点工艺,据说是乐道自主研发的新贴片技术,耐用性提升了不少,供应链这块真的有暗杠。再加上全车超过35%的零部件是自家研发,这对供应商的话语权影响很大。有没有哪位车主留意过这些细节点?比如这车后备箱开启声音,你会感受到什么不一样吗?大伙怎么看?
(这段先按下不表)
回头想想,提车久了到底是好消息还是麻烦?这也许是每位买家都得自己回答的。你自己会咋选?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