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的巴库赛道,阿隆索的AMR25赛车缓缓停回维修区。第15名的成绩单,像一纸冰冷的诊断书,映衬着这位两届世界冠军的落寞。“就像往常一样,当我们开着最慢的车时,什么都不会发生,”他语气平静,却字字千斤,“所有意外只会出现在我们跑在前面的时候。”
“剩下的七场比赛里,已经有三场是注定的吊车尾。”阿隆索口中的“注定”,指向阿塞拜疆、拉斯维加斯和墨西哥——三条因赛车特性短板而“必然垫底”的赛道。他的无奈,仿佛一名手持钝剑的角斗士,明知胜算渺茫,却不得不踏入竞技场。“只能尽量熬过去,不要撞车,不要给车队添麻烦。”
2025赛季对阿隆索而言,像一场与运气背道而驰的马拉松。四场退赛中,三场源于技术叛逃:中国的刹车故障、摩纳哥的动力单元骤停、意大利的悬挂断裂。澳大利亚站那次打滑,他最初归咎于碎石,但命运似乎总在关键时刻抽走他的踏板。相比之下,队友斯托尔除因伤缺席西班牙站外,竟无一次技术性退赛。这种对比,让“运气”一词在围场中显得格外刺眼。
“今年就是这样的趋势,我们只能接受。”阿隆索的抱怨并非新鲜事——赞德福特的安全车时机、伊莫拉的黄旗搅局、摩纳哥的功亏一篑,每次都与积分擦肩而过,每次都被他归结为“太不走运”。但若深究,这是否只是强者对失控局面的心理缓冲?或许,赛车性能的波动与竞技偶然性的叠加,共同编织了这场困局。
面对连番挫败,阿隆索首次将退役计划与赛车的未来捆绑。“如果明年的赛车表现出色,2026年大概率就是我最后一年。”他向西班牙《阿斯报》坦言,决策的关键在于“身体和心理状态”,更在于阿斯顿·马丁能否兑现潜力。他甚至勾勒出两种告别场景:若赛车持续低迷,或许会多留一年“以积极方式收尾”;若竞争力复苏,则可能急流勇退,为生涯画上句点。
对“最后一次”的仪式感,他有着近乎诗意的执念。回忆2018年离开F1时的心理活动,他说:“我试着去享受每一次车手巡游,享受周日走出围场的时刻……那些维修区、赛道或酒店,我可能此生再也不会见到。”如今,他渴望提前知晓终点,以便在每条赛道上“亲自、内心地说一声再见”。
但悲观预测与退役倒计时之间,阿隆索仍为信仰保留了一盏灯。“马丁能赢得世界冠军是有保障的,”他在巴库的采访中斩钉截铁,“唯一的问题是什么时候。”他相信车队已具备争冠的一切条件——设施、人才、2026年新规机遇,唯缺“竞争对手的一点点帮助”和“每个周末的完美执行”。这种信心,与其说是对现实的评估,不如说是对未来的赌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