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中国恢复供货,欧洲车企赶着签约,这次要用人民币结算
简短点明来龙去脉,让人想继续看下去,安世半导体又开始供货了,欧洲车厂排队签单,条件里有一条很刺眼——人民币结算,后面还有工厂不受荷兰总部控制的细节,会让人越看越带劲儿。
2025年9月末,荷兰政府一纸部长令,把安世半导体的全球资产和业务权冻结,事情立刻炸开了锅,冻结范围广、时间长,外界都慌了,供应链像多米诺一样倒下;
停摆后不到三周,汽车厂开始被逼到墙角,墨西哥本田工厂停产,沃尔夫斯堡库存只够三周,宝马新能源线甚至全面停滞,损失数字像在打电话那样往外滚;
安世中国在9月末到10月初这段时间里先是内部自稳,东莞工厂把工资、供应链、生产线一并捂住,员工被动员起来,车间灯不熄,自动化线继续跑,产能没那么容易断;
第19天,安世中国对外发出复供通知,附带三条硬条件:承认中国区供货决定权、所有交易改用人民币结算、欧洲订单要让位给国内需求,这三条像砝码一样把谈判天平砸了个底朝天;
欧洲车企没有多少退路,大众、宝马几乎立刻签约,首批用人民币结算的订单直接进了东莞排产表,奥迪和奔驰派了谈判队伍来来回回加速敲定合同;
东莞厂那边本来就有人和货,四个车间24小时跑着,供应链在珠三角里能快速配套,原材料本地化让生产调度方便,峰值产能支撑起大头出货;
荷兰那边提前把股权和董事会的牌面做了文章,结果碰到的是实体产能和订单,股权再漂亮也管不了车间里夜里亮着的灯,奈梅亨的科研再好也得靠产线转化;
中国商务部门开始动用出口管制,荷兰相关税收断档,卡雷曼斯不得不出来说愿意谈,这场风波变成了谈判桌上的现实问题;
闻泰科技方面也直接表态,所谓接盘者若不能保证产能供给,客户走单是早晚的事,这话背后是供需和信任的现实比股权更实在;
供货恢复的安世中国还要求签“专属协议”,把中国区的供货决策写进合同,目的就是把生产调度和订单优先级固定下来;
人民币结算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把交易环节从美元体系里拉出来的一次实战操作,付款路径变了,结算货币变了,参与方的习惯就得改变;
东莞四千多人里大多数是本地技工,熟练度高,供应链本地化让替代成本低,这种实打实的人和线就是现在能拿话语权的底气;
短短二十天内,从冻结到复供,从停产到签约,这个节奏快得像换挡,欧洲车企的选择更多是被动接招而非从容应对;
那些法律文书和股权争夺的戏码在舆论场上热闹非凡,可是真正控场的是能按时交货的车间和能把钱收回来的人;
安世中国这次设的条件强硬,欧洲厂商也只能在损失和妥协之间选个平衡点,于是签了字,钱换了结算币,产线继续转;
这事儿里有很多维度的碰撞——政治、法律、产能和商业习惯互相撞击,结果在短期看是供货恢复和人民币结算的事实;
东莞的车间灯还在亮,订单排进去了,签字的合同在走流程,大家都忙着把停下的生产线重新推起来;
这一切发生在2025年9月底到10月中旬这段时间里,时间点很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也都在那些天里完成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