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P7/S7上市,广汽本田高层换防能否破局?
年初到现在,合资品牌在新能源这块的“翻身仗”好像终于有点苗头。丰田那边铂智3X、日产N7这些新车一出来,身边几个做二手车的小哥都说行情变了——老日系纯电挂上牌子就能出手,不像去年还得贴钱送脚垫。最近北京现代也要推ELEXIO,说是全新纯电SUV,还没见着实车,但销售群里已经有人打听配置表。
不过,本田这两年总给人一种“自己玩自己的”感觉。和丰田、日产比起来,它在中国市场的动作一直慢半拍。今年那俩W云驰架构下的新电动车P7和S7,总算让人觉得有点诚意了。可惜啊,我前阵子试驾过S7,高速路上动力响应确实快,可内饰还是熟悉的那个味儿——空调面板下面还有实体旋钮,一拧嘎吱响。我跟技师老赵吐槽,他还笑我:“你们年轻人不懂,这叫传承。”
说句公道话,本田造车底子真不差。不光咱国内粉丝多,在国外混得也挺滋润。这几年他们搞通用奥特能平台的Prologue,还有和索尼合作弄AFEELA 1,看着都挺高大上。但回到中国市场,这些水土不服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有次保养VE-1的时候,维修站小李顺嘴提起,“买这个的人,现在不是转油混就是直接换国产纯电去了。”他还给我看了一张统计表,说VE-1一年不到掉价三分之一。
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中国新能源市场变化太快。本来嘛,本田以前靠技术吃饭,那套发动机+CVT组合口碑杠杠滴。我爸单位同事十年前买CR-V,到现在除了刹车片磨损啥毛病没有。不过,现在消费者看重的不只是省油耐用,还有智能化、续航、OTA升级那些花活。本田偏偏慢热,加上一些决策拖拉,比如eN:P2/S2刚推半年就停产,小区微信群里有人开玩笑:“买早了当小白鼠。”
今年5月以后,两家合资公司内部风声更紧了。东风本田搞个《迎战》系列报道,每天都发内部简报,把岗位梳理、高产出者奖励什么的话写得明明白白。有员工私下抱怨压力山大,“现在连中午出去吃碗面都怕错过会议通知。”8月份广汽本田又换帅,高洪祥接棒李进,据说之前带队把广汽丰田盘活过。这事儿传到我们这些普通用户耳朵里,也就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但不少销售开始琢磨,是不是产品线要变样?
不得不提一个冷门细节:P7顶配车型标配HUD抬头显示,可实际体验下来阳光强烈时反光严重,有一次我戴墨镜根本看不清楚速度信息,还以为坏掉了,售后师傅拍拍我的肩膀,“兄弟,这玩意你别太信,就图个新鲜劲。”据群友爆料,新款S7主驾座椅虽然号称支持八向调节,其实腰部支撑区域很鸡肋,一坐久还是累。
讲真,以前开飞度的时候,我们小区地下停车场经常聚一堆“GK5党”,谁改排气管谁装LED灯泡,都互相交流心得。自从飞度LIFE上市后,大伙逐渐散伙,不少老铁转投国产品牌怀抱。一位邻居阿姨去年刚入手e:NP1,她直言:“智能语音识别反应慢,我喊它开窗,它愣是没动静,只会‘请再说一遍’。”
其实回头想想,本田之所以陷入今天这种局面,很大程度是因为对中国用户需求判断失误。当初雅阁/英诗派更新迭代时价格往上一提,把不少原先年轻客户挡在门外。而且插混路线走得犹豫,中间跳过油混直接切插混,让很多持币观望的人最后选去比亚迪或者吉利。
2028年5月13日,就是广汽本田30年合约期满的大限。在剩下两年多时间内,公司高层频繁调整,也是被现实逼急眼。“理解中国才能留住客户”,这话听起来简单,可真正落地哪那么容易?法系韩系美系早就被教训惨痛,如今轮到日系扛旗,也不能再端着偶像包袱瞎指挥。据圈内消息,高洪祥亲自带队去研究竞品,有次甚至低调拜访了一家造新能源汽车的软件供应商,就是为了摸清楚国内这一套玩法。
至于未来怎么走,有朋友猜测P7/S7之后可能还有GT系列等着亮相。但据4S店销售私聊透露,目前库存压力很大,经销商普遍观望情绪浓厚。“如果价格再降一点,多送点权益,说不定还能抢救一下销量,”他说完摇摇头,又去接待下一波来看国产SUV的小夫妻去了。
晚上遛弯碰见楼下修理厂老板王叔,他感慨一句:“时代变啦,你们年轻人追求的不一样喽!”倒也是事实。从红头VTEC年代一路追随至今的人,自然希望看到属于自己的那个精神延续下去。但终归生意归生意,人情味儿再足,也敌不过账单上的数字冷冰冰躺在那里。不知以后还能不能看到街角咖啡馆旁停着崭新的Honda招牌logo,那种安心感,是其他品牌学不会的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部分信源引用自行业论坛及4S店销售口述,以及维修技师现场经验分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