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号那天刚开工,老王师傅就兴奋得不行,双向半价,我一趟能省两百大洋!他在咱这儿跑广源到浑源的货车司机,一直觉得过路费是块不小的肉,这回山西交控的政策真算给他们松了口气。听着这话,我也开始琢磨,这半年下来,这事儿到底能给行业带多大变化。
山西交控现在掌管了8条高速,合计587公里的路段,给1到6类货车全线半价通行。这优惠不光是打个折那么简单,他们搞的是分时段、分路段、分车型、分支付方式的复杂政策,好比你去超市买东西,会员卡、优惠券、时段促销都得叠着用,算下来实惠才管用。这背后的供应链管理我觉得就像家里买菜一样,品种得齐活儿,什么时候上架有时候比价格更考验厨艺。车企研发也是类似,只不过是调料不一样——得让客户觉得顺口还得成本可控。
之前我有点夸大了这政策的覆盖面,当时觉得这优惠政策直接能覆盖全省物流运输,其实细看只是8条路段的升级,其他路段还得走老路。政策效果好,但不能说一刀切,这思路后来转了转,这不就跟给车加的可变气门一样,得视情况调,不能老开最大马力。
记得我上周和快递老板聊过,他乐呵说道:这政策一来,柴油成本都降了,我给司机们算过账,百公里成本下滑了大约10%。(样本少)这让我忍不住提问:这降成本,能让运输效率提升吗?或者只是变相降低了价格?
对比一下同级别四川某段高速,货车通行优惠力度只有30%左右,客户反映省的不多,跑长途的难受还得硬扛。你看,政策差异化不仅是数字游戏,更是对用户感受度的调节。这两边一比,山西那边明显能激活货车司机的积极性。只是,这优惠能不能长久持续呢?背后供应链压力山大,原材料涨价、管控与供应不均都不易。
突然想到,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2019年那会山西高速货车通行费政策还是比较粗放的,差异化还没这么细致,现在无非就是得在政策精准落地和路网动态调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你说这算不算个活水和蓄水池的关系?水要放出去,也得收着点。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政策对用户的刺激没那么直观,物流企业多半是算账的,司机师傅倒是最直观。但折扣背后是不是有啥隐形成本?比如车检、维修负担增加这一块,(没细想过)或许成本转嫁了?
顺便插个小计算,我试着粗略算了下:按王师傅说的,单趟节省200元,假如他一个月跑20趟,就是4000元省下。柴油费用按现在的估算(体感),这折扣相当于增加了将近5%的利润空间。利润不大,够买顿鸡腿饭还是妥妥的。
这也让我想到同行这两年提的一个漏洞——很多政策强调优惠,但对小承运商支持不够,最终好处大多被大玩家吸走。是不是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你明明看到数据说优惠幅度11.24%,但一线司机实际感受千差万别?这就和我之前说的情况吻合了,数据和现实往往有差。
你说跑这么多年,听说过不少坑,供应链堵了,零部件紧张,这些都影响研发进度及交车周期。你觉得高速通行费的优惠够不够弥补这些外部影响?我倒觉得,有时候更得看车企自己如何接地气地调整战略。
对了,有次跟修理工聊天,他随口说:高速省了点钱,别把钱都花修车上了...这话一针见血。物流成本不光是过路费,还包括车况维护、司机工资,这一斤一两的省钱对不对,得全面看。
这次山西交控的差异化升级到底能让行业跑得更轻松一些,还是像改装了一辆只换了轮胎没换发动机的车,提速有限?说实话,我也没准儿,这段先按下不表。你们怎么想?这新政策能持续刺激行业活力吗?还是说,背后还得靠更多软实力支持?
我倒是挺关心,在政策压力下,相关部门会不会进一步挖掘大数据,做到真正智能化调控,像变频空调一样把通行费调个舒适度?可能要过阵子才能看出来。
不过这折扣卡在钱包里的感觉真真切切,算不上翻天覆地,却能悄悄改变司机师傅路上的故事。你有没有赶上过这种小动作带来的大省心?我这回见到王师傅,手握优惠通行卡边笑嘴角挂着油渍,心里总觉得,这才是最实在的好消息。
到底什么时候能看到全国范围的类似政策铺开?还是各地像拼乐高,拼个面子工程,差异化路数还得靠各地算计?这个问题,谁也没答案,倒让我再去看看手头那些简陋的高速地图,好像能找到答案的路,却迷迷糊糊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