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都积极向绿色出行转型的当下,新能源汽车已然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焦点。而在新能源汽车复杂的系统中,有一个关键却常被忽视的部分 —— 汽车线缆。它宛如人体的血管与神经,不仅承担着电力传输的重任,还负责信号的传递。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与行驶安全,决定着能否为用户带来可靠且高效的出行体验。
续航焦虑催生线缆技术变革
续航里程不足是困扰众多新能源汽车用户的一大难题。其背后,除了电池容量的限制,电力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也不容忽视。传统线缆在传输电流时,因自身电阻的存在,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热量,造成电能浪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一些老旧设计的新能源汽车中,线缆传输损耗可能高达 10% - 15%,这无疑极大缩短了车辆的实际续航里程。
为了攻克这一难关,线缆制造商纷纷投身技术研发。从导体材料入手,高纯度无氧铜成为主流之选。以某知名线缆品牌为例,其采用纯度高达 99.999% 的无氧铜作为导体,相比普通铜材,电阻降低了 10% - 15%,有效减少了传输过程中的电能损耗。在绝缘材料方面,聚酰亚胺(PI)、聚四氟乙烯(PTFE)等新型材料崭露头角。这些材料具有极低的介电常数,能减少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干扰,保证电流稳定传输,进一步提升了电力传输效率。
安全至上,线缆性能的严苛考验
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关乎驾乘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丝毫马虎不得。汽车线缆作为电气系统的关键连接部件,其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高压环境下,线缆的绝缘性能必须绝对可靠。一旦绝缘层出现破损或老化,就可能导致漏电,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为此,线缆制造商在绝缘工艺上不断创新。通过多层绝缘结构设计,如在导体外依次包裹绝缘内层、屏蔽层、绝缘外层,不仅增强了绝缘效果,还能有效抵御外界电磁干扰。同时,选用具有高阻燃性能的材料制作绝缘层与护套,像采用阻燃型聚氯乙烯(PVC)或热塑性弹性体(TPE)等,即便在极端情况下发生火灾,线缆也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结构完整,阻止火势蔓延,为人员疏散争取宝贵时间。
此外,新能源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振动、颠簸,以及发动机舱内的高温、油污等恶劣环境,都对线缆的耐用性提出了严苛要求。一些高端线缆产品采用特殊的合金护套,具备出色的耐磨、抗压与抗拉伸性能,确保在复杂环境下长期稳定运行,保障车辆电气系统的安全可靠。
在新能源汽车中,选对线缆是平衡续航与安全的关键
高压动力传输方面,宜选用高纯度无氧铜导体、聚四氟乙烯绝缘的高压线缆。高纯度无氧铜电阻低,减少电能损耗,提升续航;聚四氟乙烯绝缘耐高压、耐高温,保障安全,适配 800V 高压平台。
信号传输需用带屏蔽层的线缆,如铝箔加铜网双层屏蔽的线缆。能抵御电磁干扰,保证信号稳定,既避免因信号问题影响能耗管理(关乎续航),又防止信号异常引发安全隐患。
在发动机舱等恶劣环境,选合金护套线缆。合金护套耐磨、耐油污,延长线缆寿命,保障长期安全传输,间接减少因线缆损坏导致的能耗增加和安全风险。
这些线缆兼顾续航与安全,契合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