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VinFast砸143亿,印度建电动车工厂,全球布局再提速

最近汽车圈里有件挺有意思的事儿,说的是越南的一家汽车公司,叫VinFast,宣布要花大价钱,大概143亿人民币,跑到印度去建一个专门生产电动汽车和电池的工厂。

这事儿一出来,很多人都觉得挺纳闷的。

一个在国际上名气还不算大的越南品牌,怎么突然就有这么大的手笔,而且还是要去印度这个让很多外国大公司都头疼的市场?

越南VinFast砸143亿,印度建电动车工厂,全球布局再提速-有驾

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真有实力还是在硬撑场面,咱们今天就用普通人能听懂的话,好好聊一聊。

首先,咱们得知道这个VinFast是个什么来头。

它在越南可是个响当当的牌子,是越南首富的产业,成立时间不长,2017年才建的,可以说是越南全国的希望,想把它打造成一个世界级的汽车品牌。

它起点确实不低,又是买国外成熟的技术,又是请大牌设计师,风风火火地先是造出了汽油车,后来眼看全世界都在搞电动车,它也赶紧调转方向,在2021年开始生产电动汽车。

按理说,一个新兴品牌,最稳妥的办法应该是先在自己家门口把市场做扎实,把产品质量搞好,再一步步往外走。

但VinFast似乎有点心急,尤其是在美国市场的尝试,可以说给它泼了一盆冷水。

去年,VinFast在美国上市,股价一度涨得很高,看起来风光无限。

但是,车子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看股价的。

当它的电动车真正交到美国用户手上时,问题就来了。

很多专业的汽车媒体和普通车主都给出了差评,说这车开起来感觉很奇怪,车里的智能系统也老出毛病,做工比较粗糙,感觉就像个没完全做好的产品。

结果就是,销量非常差,还因为各种问题搞了好几次召回。

越南VinFast砸143亿,印度建电动车工厂,全球布局再提速-有驾

这么一来,美国这条路基本上是走不通了。

再看它自己的越南市场,虽然去年卖了三万多辆车,大部分都是国内消化,但越南整个国家的汽车市场一年也就几十万辆的规模,这个小池子显然养不活它想成为全球巨头的野心。

在这种情况下,它必须找到一个新的、足够大的市场来打开局面,于是,它把目光投向了印度。

为什么是印度呢?

因为印度市场看起来太诱人了。

印度现在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去年汽车销量排到了世界第三,卖了大概450万辆车,市场非常大。

但最关键的一点是,这450万辆车里,电动车的比例非常低,连百分之二都不到。

这就好比一片广阔的土地,别人都还没怎么开垦,谁先冲进去插上旗子,谁就可能抢占先机。

VinFast打的可能就是这个主意,想趁着印度电动车市场还没发展起来的时候,赶紧进去占个位置,以后市场爆发了,它就是元老了。

而且,它选的建厂地点是印度的泰米尔纳德邦,那里是印度有名的汽车工业中心,很多国际大牌比如宝马、现代,甚至我们中国的比亚迪都在那有工厂,产业链比较完善,对它来说能省不少事。

听起来计划不错,但仔细一看它的具体操作,就发现里面有不少门道,甚至有些地方让人觉得挺矛盾。

它对外宣称的总投资是143亿人民币,这个数字听着很吓人。

越南VinFast砸143亿,印度建电动车工厂,全球布局再提速-有驾

但实际上,它第一步真正准备投的钱只有35.8亿,剩下的100多亿什么时候投,怎么投,都没说清楚。

这种做法就很明显了,它其实心里也没底。

毕竟印度市场虽然大,但水也很深,之前有不少国际大公司都在那儿亏过大钱,所以VinFast也不敢一下子把全部家当都押上去,先投一小部分试试水,看看情况再说。

这就像是画了一个很大的饼,但只先切一小块给你尝尝。

更有意思的是,它这个工厂号称是要打造成印度一流的电动汽车生产中心,可公布的生产计划却是,初期生产的汽车里,百分之七十是烧油的燃油车,只有百分之三十才是电动车。

这就让人看不懂了,你不是来抢占电动车市场的吗?

怎么反而主要生产快要被淘汰的燃油车呢?

这背后其实反映出它对自己产品的没信心。

在美国市场被批评得那么惨,它可能也知道,就凭现在这个水平的电动车,直接拿到印度去,估计也竞争不过别人。

所以它可能是想,先用技术更成熟、大家也更能接受的燃油车来打开市场,建立销售网络,赚点钱维持运营,等站稳脚跟了,再慢慢推它的电动车。

这个想法虽然很现实,但也说明它并没有一个清晰坚定的电动化战略,有点左右摇摆。

越南VinFast砸143亿,印度建电动车工厂,全球布局再提速-有驾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拿中国的汽车企业来做个对比,这样就能看得更清楚。

你看像比亚迪这样的中国车企,它们走向世界,靠的是什么?

是实打实的核心技术。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安全又可靠,这是全世界都认可的。

它在国内这个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上,经过了千锤百炼,产品质量和性能都经过了考验。

所以当它把车卖到印度、卖到欧洲,是带着自信和实力去的,消费者也愿意买单。

而VinFast呢,它有什么别人没有的独家技术吗?

好像并没有。

它的车更像是一个整合了各方资源的“组装品”,连最基本的质量控制和用户体验都没做好。

所以,VinFast去印度建厂这件事,与其说是一次充满信心的扩张,不如说是一次被逼无奈下的赌博。

它在美国市场失败了,国内市场又太小,只能去印度这个看起来有机会但也充满风险的地方搏一把。

它赌的是印度电动车市场未来会像预想的那样爆发,也赌自己能在这段时间里赶紧把产品的短板补上,更赌印度这个市场环境能对它友好一些。

但从它小心翼翼的投资额度,和那个奇怪的“七三开”生产计划来看,这场赌局充满了不确定性。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这件事也像一个镜子,照出了一个很朴素的道理:不管是在哪个行业,想做大做强,最终还是要靠过硬的产品和真正的技术实力,光靠讲故事、画大饼,是走不长远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