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凭什么领跑智能网联汽车,登顶产业新王座?

说起重庆这座城市,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画面,可能是那一口就能让人大汗淋漓的麻辣火锅,或者是那条能从居民楼里直接穿过去的轻轨,再不然就是那让所有导航软件都感到头疼的层层叠叠的立交桥。

就是这么一个以“山城”和“8D魔幻”著称的地方,最近却提出了一个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的目标:要成为全球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新王座”。

这就让不少人纳闷了,一个连道路都修得如此复杂、对驾驶技术要求极高的城市,怎么就有底气去争夺这个代表着未来、需要高度智能化和精准控制的汽车产业高地呢?

重庆,凭什么领跑智能网联汽车,登顶产业新王座?-有驾

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逻辑和实力?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看看重庆的“家底”。

重庆在汽车制造这件事上,可不是个新手,而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

早在燃油车还是市场绝对主角的年代,重庆就已经是全国闻名的汽车重镇,甚至被誉为“中国底特律”。

在那些年里,重庆的汽车年产量曾经一度突破300万辆大关,连续好几年都稳坐全国第一的宝座。

这份深厚的工业基础,为今天的故事埋下了最重要的伏笔。

然而,时代在变,大约在2018年,国内汽车市场迎来了几十年来的首次下滑,同时,新能源汽车的浪潮开始汹涌而来。

所有人都意识到,传统的路子走不通了,转型迫在眉睫。

重庆,凭什么领跑智能网联汽车,登顶产业新王座?-有驾

对重庆来说,这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突破机会。

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重庆有两张王牌打得格外响亮。

第一张,就是本地的龙头企业——长安汽车。

作为一家有着悠久历史的汽车制造商,长安的转型决心非常坚定。

更重要的是,它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正式成为了中央直接管理的一级央企。

这意味着长安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战略,更是被纳入了国家层面的整体布局。

有了这样的背景支持,长安在新能源领域可以说是火力全开,接连推出了阿维塔、深蓝汽车、长安启源等一系列定位清晰、市场反响热烈的新能源品牌。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就在今年前三个季度,长安汽车的总销量达到了206.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就高达72.4万辆,同比增长了将近六成。

重庆,凭什么领跑智能网联汽车,登顶产业新王座?-有驾

这样的增长速度,充分证明了这位老将不但没有被时代抛下,反而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如果说长安是重庆汽车产业的“定海神针”,那么另一家企业——赛力斯,则更像是一位出奇制胜的“奇兵”。

赛力斯没有选择传统的全面铺开、规模扩张的打法,而是走了一条非常聪明的“捷径”,那就是与科技巨头华为进行深度捆绑。

这种合作模式,我们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赛力斯负责提供扎实的汽车制造工艺和生产能力,也就是造出一个强健的“身体”;而华为则为其注入了最顶尖的智能“大脑”,包括智能驾驶系统和鸿蒙智能座舱。

两者强强联合推出的AITO问界系列,一上市就成了现象级的爆款产品。

特别是问界M8、M9等车型,直接冲进了国内高端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榜前列,不仅让“重庆智造”这块金字招牌变得格外闪亮,也向市场证明了重庆在打造高端智能化汽车方面的强大整合能力。

赛力斯的市场价值也因此水涨船高,总市值一度突破2500亿元,在A股的汽车板块中,仅次于行业巨头比亚迪。

可以说,正是有了长安和赛力斯这两家企业一稳一奇、一左一右的协同发力,才共同撑起了重庆向智能网联汽车“新王座”发起冲击的强大底气。

重庆,凭什么领跑智能网联汽车,登顶产业新王座?-有驾

当然,仅仅有两家强大的车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个能够让它们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也就是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

重庆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

首先,重庆非常聪明地将自己的地理“劣势”转化为了独一无二的“优势”。

前面我们提到的那些复杂的地形、多雾的气候和盘根错节的立交桥,对于普通司机来说可能是噩梦,但对于正在研发的智能驾驶系统来说,却是全世界都难找的顶级“魔鬼训练场”。

行业内甚至形成了一个共识:只要一套自动驾驶系统能够在重庆的道路上顺利跑通,那把它放到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基本上都不会有问题。

这个独特的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车企把它们的研发中心和测试基地落户到重庆。

更关键的一步棋,是构建起了一个以华为技术为核心的产业联盟。

华为决定将其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主体——引望公司,深度布局在重庆。

重庆,凭什么领跑智能网联汽车,登顶产业新王座?-有驾

消息一出,长安和赛力斯立刻响应,各自拿出了115亿元的真金白银,入股引望公司,分别占股10%。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合作了,而是形成了一个技术、资本和制造三方深度绑定的“铁三角”。

这一举动意义深远,它意味着重庆未来的汽车产业,将不仅仅是停留在“卖车”这个层面,而是有能力转向“卖技术”、“卖解决方案”,从一个传统的制造重镇,向全国领先的智能驾驶技术高地进行蜕变。

此外,重庆还积极培育本地的科技力量,比如由力帆科技转型而来的千里科技,就立志成为服务于整个重庆汽车产业的AI底层技术提供商。

目前,重庆已经聚集了超过300家智能网联领域的软件信息企业,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为了保障这一切宏伟蓝图的实现,重庆市政府也拿出了实实在在的支持。

在资金方面,近三年里,各级政府为汽车产业的相关项目争取了27亿元的专项资金,并且还设立了一个总规模高达20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为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提供强有力的金融后盾。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重庆正在全力推进“超充之城”计划,目标是到2025年底,建成超过2000座超级充电站,让电动车主彻底告别里程焦虑。

同时,重庆还在大力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建设,计划到2027年,改造600个智能感知路口,覆盖2500公里的道路,让道路本身也变得智能,可以与汽车实时“沟通”,提升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欧班列等国际物流大通道的优势,一辆辆贴着“重庆智造”标签的新能源汽车,也正源源不断地驶向全球市场。

重庆正凭借着它雄厚的工业根基、独特的自然试炼场,以及拥抱顶尖科技的开放姿态,将地理上的“山城”,一步步建设成为产业上的“高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