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成都天府大道发生一起严重事故,一辆电动汽车疑似超速行驶,追尾前车后越过中央绿化带,停在对向车道,随后起火燃烧。据潇湘晨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事故车辆起火后多名路人曾尝试施救,但最终因车门无法打开没能成功,驾驶员葬身火海。随后,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发布警情通报,称遇难驾驶员涉嫌酒后驾车。不少网友认为,酒后驾车固然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但碰撞后车门无法打开,救援无法开展,才是导致驾驶员殒命的根本原因。那么,隐藏式车门把手到底是谁发明的?安全性能经得起考验吗?
其实隐藏式车门把手并不是新能源汽车兴起以后才出现的,早在上世纪50年代,采用鸥翼门设计的梅赛德斯-奔驰300SL赛车就使用了隐藏式车门把手,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为了降低风阻和设计美观。不过真正把隐藏式车门把手发扬光大的,还是我们熟悉的特斯拉。作为电动时代的先行者,特斯拉Model S和X都使用了电控隐藏式车门把手,来提升科技感。随后推出的Model 3和Y也采用了隐藏式车门把手,并且随着这两款车型热销,引发了大量车企跟风模仿。
据凤凰网科技报道,2025年配备非机械式车门把手的新能源车型,占比高达38.9%,甚至一些燃油车型也开始跟风,比如长安福特锐界L、一汽大众速腾L等车型也采用了电控隐藏式车门把手。隐藏式车门把手几年前还是科技感的象征,但随着近些年出现越来越多的安全争议,消费者中已经出现了抵触的声音。对车企来说,如今再配备隐藏式车门把手已经变成了“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要知道电控隐藏式车门把手的成本高达300-600元,而传统机械式车门把手的成本只有30-50元,二者最高相差十多倍。
目前市面上的隐藏式车门把手可谓花样繁多,既有电控伸缩式,也有按压弹出式,还有半隐藏内扣式、按键开启等诸多形式,但不管哪种,都避不开外界的安全质疑。许多人质疑的焦点在于,车辆发生严重碰撞导致断电之后,车门把手能否正常使用?车门能否正常开启?据央广网报道,电控隐藏式车门把手在侧面碰撞后弹出成功率仅67%,远低于机械把手的98%。但凤凰网科技则表示,采用电解锁隐藏式车门把手的特斯拉,无论在中保研还是IIHS的碰撞测试中,都获得了极佳的成绩。
凤凰网科技称,特斯拉的车门锁设计在车内配备了电解锁和应急的机械解锁装置,但在车外只提供电解锁。这种设计在极端场景可能有无法解锁的风险,但在另外一些特定场景下,甚至比传统机械式车门把手更加安全。因为电信号的传递速度远超机械结构,还可以通过软件定义,让车辆在发生碰撞时直接解锁。不过在实际中,特斯拉的车门把手也出现过难以开启的情况。2022年7月,明星林志颖驾驶特斯拉Model X带儿子外出,结果车辆失控撞上水泥墩燃起大火,参与救援的路人向媒体表示,由于不熟悉特斯拉的车门开启方式,一时间不知道从哪里开门,还好林志颖的儿子从内部开启了车门。
随着消费者对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反应越来越强烈,车企也开始意识到了问题,诸如小米YU7、问界M8等新车都在电解锁车门把手的基础上,配备了机械解锁回路,甚至还配备了CPM备用电容,可以在蓄电池电路被切断的情况下,额外为车门把手提供48小时供电。管理层面,《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及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修改单已经开始公开征求意见,提出“每个车门外把手和车内把手都应配置机械释放功能;锁止状态下发生事故时能通过外把手开启车门”。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122.8万辆,同比增长34.9%。在这样一片大好发展形势下,千万别让隐藏式车门把手挡了新能源汽车的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