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大众CC亮相,配2.9T V6动力,售价近40万

车展那天,天气阴着,4S店门口停着一辆黑色新款大众CC。车头被一层保护膜裹着,却掩不住溜背造型的张扬,配合那个能发光的车标,怎么看都像在开夜店的门迎。旁边销售拎着咖啡,问我要不要试坐。我一边装作专业绕着车转,一边琢磨着这个怪事:大众,V6,40万?这不是赶着让人怀疑人生嘛——想想那帮奥迪老哥,此时估计已经在群里热闹得快炸了。销售递来一次性手套,冷不丁问我:“要不要感受下马力?”

说实话,谁见过大众CC挂2.9T V6?不说动力,光那配置表就够一桌人分组讨论一晚上。门把手的触感还是熟悉的无框门,但比之前更沉了。前脸变扁,灯组锋利得有点奇怪,如果不是大众车标还在,我甚至怀疑它是哪个大号冠道改的。

内饰部分,大众这次好像真的憋了大招。双联大屏,磨砂金属板,摸起来像刚打完拳击的手背,不滑但很扎实。座椅升级为Nappa真皮,腰部支撑果然贴合,比我家的沙发多了点规矩。后排按倒后能直接做个床,后备箱能装滑雪板,这设计,一脚踢开“家用”与“运动”的界限。至于动力,销售咬着牙低声说:“换了这台和保时捷、奥迪同款的2.9T V6,放出来330匹马力,8AT变速箱。”这话说出来,仿佛夜总会把DJ台换成了F1赛道。

但事情没那么美好,数据诚然爽快,现实却总带点黑色底色。一部市区油耗拉到12个油,高速压到8个,配合95号汽油,一年下来光油钱能让你对着油箱怀疑人生。保养5000元一趟,没人告诉你V6的工时费到底能拉到多高。天天有人说“动力强才是真香”,但你真弄个V6,还得想清楚钱包是不是比发动机皮实。别忘了,五年后卖车那会,V6版本残值据说能多点,但差价补到哪,谁心里能算明白?

我问销售能不能下赛道玩,他们一脸尴尬说:“这车调校还是偏家用,跑赛道建议买奥迪RS或保时捷吧。”说白了,大众CC给你马力、给你外形,但赛道门票可没给。

于是问题来了。40万买大众CC V6?群里兄弟一拍桌子:“不如去弄二手奥迪S4。”三十多万,带quattro四驱,技术成熟,口碑还硬。还有人揭竿而起:“不如上混动,奔驰C43都上48V了,还能减碳积分。”用保时捷发动机做家用车,听着刺激,真下场却发现加油站老板乐得招呼你常来。

有个车友自暴自弃:“为造型少吃点饭也值。”大白话里藏着人性:好看和动力,就是第一需求。但大众自己估计也打鼓——2.9T发动机产能紧缺,主供奥迪和保时捷。据说如果订单多了,还可能“减配”,马力降到290匹,变速箱也许从8AT变成7速双离合。这种变数,看行情就知道,制造商永远比买家精。

互联网上意见分歧,V6声浪派觉得能爽到灵魂,省钱派说“直接刷2.0T ECU也能接近”,还有女生喜欢后排腿托能午休。最扎心的,还得说定价。40万级别,你可以同时横向对比宝马3系L、奥迪A4L,甚至咬牙加点预算碰保时捷718。国产纯电车也不是吃素的,Model S空间大还跟你抢风头。买发动机,选品牌,还是买空间和实用?这些问题,怎么选都是卷一轮脑袋。

再一想,大众这一波操作,等于环保积分也被收割了。卖一辆V6,抵三辆电车的环保指标。明摆着,油耗高的车在未来政策里就是明日黄花。可V6这种机械浪漫,谁又能说完全没需求?毕竟有时候车不是工具,是个“梦”的载体,虽说付出代价,但人生之所以有趣,也在于这种不理性的消费。

新款大众CC亮相,配2.9T V6动力,售价近40万-有驾

临走前,销售一如既往,说等下个月正式发布会还会有最新价格。企业套路熟得很——先拉高预期,吸引一波关注,再慢慢降价,看谁到底沉得住气。朋友来了句大实话:“干脆等国产Model S落地,空间大,噪音小,还能凑个环保人设。”但话说回来,新CC能装这颗V6发动机,总归是个选择题,兼容“虚荣”和“实用”,听得懂的人自然捂着钱包犹豫。

新款大众CC亮相,配2.9T V6动力,售价近40万-有驾
新款大众CC亮相,配2.9T V6动力,售价近40万-有驾

到底买新款大众CC V6,还是花同样的钱买个二手S4,亦或索性持币观望等新能源迭代?这道题没有标准答案,就像刑案调查里永远不能只看表层证据。买不买,选什么,只能各人权衡。也许真到了交钱时,香不香早不是问题,反而是“我要香谁”成了终极难题。

我是刑警,但选车这事,比查案麻烦多了,毕竟犯罪现场至少只藏一条真相,买车现场向来有一万种“真香”。现在的你,会怎么选?你觉得这钱该花给发动机,还是品牌,还是那一口“骚气”?我也还没答案。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