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刷手机,发现燃油车又被“上紧箍咒”了?2026年刚开年,一项新政策就直戳燃油车“命门”——百公里油耗限值大降40%,这对车企来说是道“生死题”,对咱们普通车主又意味着
先把政策掰开揉碎了说。2026年起,中国要执行史上最严乘用车油耗标准:车重1.09吨到2.51吨的车,百公里油耗必须压到3.3升以下,比现在的标准严了整整40%。啥概念?现在市面上主流的紧凑型燃油车,百公里油耗普遍在6到8升,想降到3.3升,相当于让跑惯了800米的人突然去冲400米短跑,技术难度陡增。更头疼的是大型SUV,车重超2.51吨的,油耗上限4.7升,可现在很多大SUV百公里油耗都在10升上下,这差距跟跨栏似的,一步跨不过去。
车企的账更难算。有自主品牌工程师偷偷跟我说,现在紧凑型燃油车平均利润就5000块左右,可新政策下,光碳积分这一项成本就得涨3000到4500元。利润被砍了一大半,车企直犯愁:“造燃油车不挣钱,还造不造?”有些小厂已经在琢磨转型了,大厂虽然家底厚,但研发投入像滚雪球,压力一点没小。
再看大趋势,海南2030年全岛禁售燃油车的消息不是空穴来风。这两年全球都在往新能源转,欧洲、美国都有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中国作为汽车大国,步子只会更稳更快。可咱们普通车主犯嘀咕了:手里的老油车还能开几年?修车零件会不会越来越难买?加油站会不会像老邮局似的,说关就关?政策明确说了,新政策管的是新车,老车该开还能开,但往后会不会有更严的限行、限排?谁心里都没底。
说到买车,现在的消费者更纠结了。有位开燃油车的王师傅跟我吐槽:“现在新车功能花里胡哨,方向盘加热、自动泊车,一年用不上两回,钱倒没少花。”他那辆车光这些“鸡肋功能”就多掏了1万多,“还不如把钱花在底盘、发动机上实在。”新能源车这边也不省心,涂女士的遭遇更扎心——她去年刚花28万买的新能源车,今年新款直接降了10万,配置还更高。“刚提车时销售说保值,结果半年亏了辆代步车的钱。”像她这样的车主不在少数,新能源车更新快是好事,但“割韭菜”式的降价,谁受得了?
更气人的是“霸王条款”。江苏消保委之前曝光过,有些新能源车企在用户协议里藏着“猫腻”:智能驾驶包说涨价就涨价,一个普通选配包敢标3万,消费者连讨价还价的余地都没有。有车主签协议时没细后来想退订,结果被扣了5000块违约金。这哪是卖车?简直是“套路车”。
最后说句实在话,不管买油车还是电车,先把自己需求摸清楚,别被花哨功能带偏了。政策变,市场变,但咱们老百姓的钱袋子,得自己看紧喽。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