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工厂急招人,食堂变面试点,政府支援实习生

面试官的椅子排到食堂门口,人一波一波地进来,桌上摞着简历和身份证,窗外是合肥十二月的冷风,厂区小巴接着夜班工人进进出出。蔚来的人事自嘲现在的面试流程比装车还快,HR手里拿着的是“人海战术”的最新武器:“保底6200,加班多拿8000,五险一金双薪,转正立刻安排。”

有个东北来的小伙子,眼里带着点亢奋,也带着点狐疑,问清楚工作强度之后,挠挠头,“都说蔚来跟苹果抢人,可苹果那活儿没你们这么猛吧?”一旁的元老老职工乐了,也没多说什么,等着新面孔进厂,参与今年最后一轮产能冲刺。

蔚来工厂急招人,食堂变面试点,政府支援实习生-有驾
蔚来工厂急招人,食堂变面试点,政府支援实习生-有驾
蔚来工厂急招人,食堂变面试点,政府支援实习生-有驾

这不是传说中的“互联网裁员潮”,也不是行业里的“自动化革命”,更不是资本市场PPT里画的大饼,这是实打实的电动车人力竞赛。蔚来上周卖车过万,乐道L90单周交付3500台,创了新高。李斌在全员会上讲,明年第一季度全新ES8已经排满,第四季度三个品牌要交15万辆,一月得冲五万。不仅是数字漂亮,能否撑住这个交付节奏,硬生生把车造出来,这才是“生死时速”。

合肥工厂这会儿全线缺人,冲压、涂装、总装哪哪都能招,线上递简历,线下逮人。甚至蔚来还给政府写了份文件,直接请求帮忙从职业院校调实习生来顶岗。办公室塞不下人,面试地点就直接搬到了食堂,那股“冲阵地”的气味,比班组大会还要实在。这也是中国第一家新势力企业,公然跟地方政府开口要人。

和邻居理想、小鹏比,蔚来还得靠堆人撑产能。后两家多机器少人,蔚来自己的“产品逻辑”让产业工人需求一直高企。你设计复杂,模块细,又要个性定制,又不全自动,不加足人手压根扛不住。哪有什么高科技颠覆,到了年底,还不是靠人多、劲大、上夜班?有时候,黑灯瞎火一通拼,也就是换个叫法的“人肉流水线”。

订单暴涨的背后,政策预期在推。李斌几次强调,明年年初购置税要调,大家赶末班车,年底加急订车,带火了乐道L90,L60都得减产,全新ES8成了现金奶牛。12月要冲到1.5万辆产能,资本市场也不再信PPT和愿景,只认一件事──你真能把车交到用户手里。七月份起,蔚来市值像上了发条,涨了近六成,已突破1200亿港元。别跟投资人讲故事,他们只要数据、实证和铁板钉钉的交付。

但这场“涨潮”,也暴露出新势力的真实窘境。投资人眼里你是高科技,车间却跟传统制造厂没两样,一到产能极限,就发现人手是唯一通路,工资得翻倍给,加班得死磕,临时调实习生还得地方政府批准。被迫认清一个现实:科创帽子戴得再正,归根到底还是工厂人海战,数据还得靠工人一台一台抬出来,管理架构说完还要实际落位,系统崩了还是得HR现场救火。

另一个有趣的变数,是政府这次真的会援手吗?互联网时代,大家只关心流量和线上模式,如今变成车企,忽然得像制造业一样,和地方政府演一场“用工抗战剧”。深圳出手帮华为是二十年前的事,如今合肥会否为蔚来专门搭桥?这可能开一个先例,市政府组团送工人冲产线,别的省市会不会学着来?效率当然会有提升,但工程伦理、职业资格、长期用工这些问题,恐怕比缺人还更棘手。

风险自然肉眼可见。招人抢进度,前期爽,后头压力全来了。产量一旦卡壳,巨额用工成本成为包袱,这种半互联网、半制造的身段转换,本就是对“组织力”的极限测试。要是哪一环出事儿,食堂变面试点只是“前戏”,系统瘫痪才是正剧。但电动车产业就跟临床试验一样,数据清楚、时间死线,每一次扩张都像搬手术台,后果成败都无处遁形。

回头看,其实行业已经不是在比技术,而是在比谁能先“试错”,谁的团队能抗得住极限压力,谁能最先让政府入场救急——理想和小鹏靠机器,蔚来靠人,其他后来者也不得不选边站队。三个月后,胜负不只是销量,而是管理韧性,组织反应,以及地方协作是否能有效“输血”。行业风向,数月之间便可能彻底反转。

说到底,聪明人都知道数据不会说谎。这仗打完,蔚来无论拼赢还是拼输,都不再是过去那个讲故事的科技品牌。产能靠人,招工靠政府,产线推进靠团队,彼时画饼为赢,如今要靠命硬和胆大。看似荒诞,细究起来,也正是时代赋予所有中国新势力车企的新“生存脚本”。

有人说,落到工人加班打螺丝,新势力“寒气”才是真的现实袭来。也有人问,这种方式是不是把未解的产业老难题变成新常态?如果说蔚来能凭拼杀交付冲出来,会不会中国智能制造反而走上了一条被迫“人海冲锋”的新赛道?

如果你是蔚来管理者,或者是行业里的一颗螺丝钉,你会选大力招人、抱政府大腿,还是等自动化再升级?这场冗长的突围,有没有你想象中的必胜结局?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