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车小米yu7就后悔!天天卡腿像坐轿跑,这算哪门子SUV?

提车小米YU7就后悔!天天卡腿像坐轿跑,这算哪门子SUV?

提车小米yu7就后悔!天天卡腿像坐轿跑,这算哪门子SUV?-有驾

刚提车那会儿,朋友圈里刷屏的“年轻人的第一台SUV”还在热搜上挂着,雷军微博底下全是“为梦想窒息”的留言。谁能想到,开了一周,我这腿都快被中控台卡成折叠屏了——说好的SUV呢?这坐姿低得跟轿跑似的,后排乘客膝盖顶前排椅背的姿势,活像在演《变形金刚》里被塞进大黄蜂后座的倒霉特工。

第一幕:期待值拉满的“真香”现场 小米造车的热度,从发布会那天就没消停过。铺天盖地的“性价比屠夫”“特斯拉杀手”标签,配上全网疯传的零百加速3.9秒视频,连我家楼下修车铺的王师傅都念叨:“这车要是卖20万,燃油车厂得连夜改PPT。”提车当天,交付中心挤满了举着手机直播的网红,白色YU7在射灯下泛着冷光,线条锋利得像刚出鞘的武士刀——帅是真的帅。

可坐进驾驶座那一刻,隐约觉得哪儿不对劲。座椅调到最低,视线却比同事的Model Y矮了半截;方向盘柱怼着大腿,右转时肘关节差点撞上门板。销售小哥还在激情输出:“SU7底盘调校偏运动,路感清晰!”好一个“路感清晰”,过减速带时颠得我后槽牙都在共振,后排丈母娘默默攥紧了安全带:“闺女,这车……是不是没装悬架?”

第二幕:卡腿、腰酸与“轿跑式SUV”的魔幻现实 上个月某车评大V还在吹“跨界设计颠覆传统”,实际开起来,YU7的座舱布局简直是一场行为艺术。中控台向前凸出10公分,右腿常年被硬塑料硌着,下车时裤缝线都能压出棱角;后排号称“膝部空间两拳”,实测身高1米75以上的乘客得自觉“翘二郎腿”,否则鞋尖就能给前排座椅后背抛光。

提车小米yu7就后悔!天天卡腿像坐轿跑,这算哪门子SUV?-有驾

网友@电动老爹的吐槽一针见血:“雷总是不是把‘SUV’理解成‘Super Uncomfortable Vehicle’了?”更绝的是车主群里的自嘲:有人把驾驶座照片P成《头文字D》里的藤原豆腐车,配文“秋名山同款战斗坐姿”;还有人晒出淘宝买的记忆棉腿托,标题赫然写着“小米YU7车主续命神器”。

第三幕:参数党的狂欢与真实用车的荒诞 不可否认,YU7的纸面数据确实漂亮:800V高压平台、CLTC续航668公里、车机响应速度吊打同级。但当你堵在晚高峰高架上,看着中控屏弹出第3次“系统升级中”,而右腿已经麻到失去知觉时,那些跑分数据突然变得无比抽象。

某车企工程师私下吐槽:“为了压低风阻系数,前舱盖必须下压,驾驶舱空间自然牺牲。但消费者哪懂这些?他们只想知道为什么花25万买的车,舒适性还不如网约车。”这话听着扎心,却解释了为什么论坛里“后悔帖”越来越多——参数是冰冷的,但腿麻和腰酸是真实的。

尾声:造车新势力的“必修课” 小米跨界造车的勇气值得鼓掌,但第一批车主显然成了“付费测试员”。如今再看雷军那句“用做手机的思维做汽车”,突然品出别样滋味:手机卡顿了能重启,腿麻了总不能截肢吧?

提车小米yu7就后悔!天天卡腿像坐轿跑,这算哪门子SUV?-有驾

所以问题来了:当车企们忙着在发布会上吊打友商时,有没有人低头看看,车主们的腿到底往哪儿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