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首部大型科幻片,《流浪地球》占据了春节档电影票房实现反超,票房第一口碑票房双收,可喜可贺,两开花两开花!小编职业习惯的驱使下,观影时自然将目光锁定在了运载车上。后来也有很多人跟我聊到,十分不解为何电影里面的运输车方向盘是个球?难道50年后无人驾驶还没搞起吗?等等疑惑。
电影中,地球上人类原本开辟的道路早已被尽数摧毁。此时,体积庞大且灵活,具备高机动性能的运载车便成功当选电影中的主角载具。
运载车原型
其实这款运输车现实里的原型很容易找到,懂点军事的朋友们会发现,运载车的造型及结构与中国HTF5980重型特种车、俄罗斯MZKT-79221通用型运输车、美国M1120牵引式卡车等大型军用载具十分类似。如同大型军用载具应对战地环境一般,或许只有这样的运载车,才能应对片中的恶劣环境。
50年后为什么还采用人工驾驶的方式?而不是无人驾驶?
关于这个BUG,可能的原因如下:
第一,是片中地球发动机喷射的一面不能运行人造卫星,否则卫星将被发动机的等离子光柱喷掉,因而北斗及GPS卫星无法工作,无人驾驶中的导航系统无法实现;
第二,是地面环境恶劣,信号传输基站无法建立。基于以上两个原因,片中运载车采取人工驾驶的方式并不矛盾。
为何方向盘是球形?
实际上,影片中的球体并不只是方向盘,更贴切的解释应该是“球型人机接口”。目前已有机构在研究类似的“新型人机接口”,主要是针对行动不便的群体。
影片开始后5分钟左右的新闻画面中,也对这样的形式进行了解释:“汽车方向球技术极大减轻了驾驶重型车辆的身体负担,可以让更大年龄区间的驾驶员操作。”吴孟达饰演的角色76岁仍在开矿车,在当时的灾难环境下老龄人口工作属于常态,相关配套科技向这个方向发展不无道理。
通过对运载车的分析可以发现,运载车这一设置在每一处看似BUG的背后,反倒体现出了电影严谨的逻辑,最后再次恭喜《流浪地球》票房大卖!
好的以上就是本文所有内容了,感谢阅读,各位在观影后有何感想交流呢,欢迎评论交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