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车上的后视镜,几乎每个司机都和它打过交道。每天开车,总得瞄它几眼,留心有没有车从旁边钻出来。然而,真要细看,很多车主可能会发现,在后视镜靠近车门的那一侧,常常有一条若隐若现的线,这线有银色、也有灰色,看着跟装饰区分界差不多,甚至有的人根本没在意过。其实,这个小线条可不只是摆好看的,更不是工厂错误装配,只不过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它的真实身份罢了。
别看这道“虚线”不起眼,作用还挺大。不少老司机对它的印象也很模糊,总以为这就是镜子分区或者某种防烫设计。真相其实很简单——这根“虚线”并不是条真正的线,也不是假装出来唬人的。它是藏在镜面里的加热丝。换句话说,就是一根极细的金属丝,专门用来加热的,而且只在后视镜靠近车身那半边才有。这条加热丝是后视镜的“隐藏助攻”,关键时刻能让车主少受不少罪。
开过车的人都知道,天冷的时候一早起来,车窗、后视镜那叫一个凉,往往外面结上一层白霜,甚至还会直接冻成冰壳。你想倒车,结果一眼望去,镜子里全是白花花的一片,全靠感觉瞎猜后面的车辆。在南方城市,湿度大,阴天一多,雨水搭配雾气,后视镜分分钟起雾,模糊得堪比加了马赛克。雨天也一样,雨滴就喜欢趴在镜子上,擦了没几秒又糊了起来。遇上这些情况,你拿抹布擦?只能开瞎忙活的玩笑,镜面干净一秒,下一秒又全回来了。
这时候,这根藏在镜子里的加热线就派上用场。它的工作原理其实很朴素,跟家里的电热毯、加热丝一脉相承。只要你轻轻一按车里那个带有后视镜和波浪线的小按钮,加热丝就迅速通电发热,把堆在镜面上的水珠、雾气、冰霜全都驱赶得干干净净。很快,你的视线又能穿过镜子,看清后方到底有没有车辆跟着。这个功能的好,估计只有在雨雪交加、雾气蒙蒙的节骨眼上,才体会得最深刻。就算有老司机“十年老司机”自信满满,也挡不住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遇上这种时候没装备,能见度低了那才叫提心吊胆。
说到控制方式,并不是谁随手就摸得到。这个加热装置的开关设计得挺低调,大多数车都是集成在主驾驶车门扶手附近,或者集中在仪表台上一枚按钮上,这个按钮图标也很容易认——反正就是小镜子搭配几道弯弯曲曲的波浪线。按一次,就是开启,有的车型过一段时间会自动关闭,防止加热时间过长,镜子被烤坏或者白白浪费电。当然,你也可以随时手动关掉。虽然简单,不过很多车主买车两三年都没发现自己车上还有这么个功能,每到冬天只能窝在车里给镜子哈气吹热,结果只是越吹越糊涂。
可能你要问了,怎么非要做成细线,不能来个厚实点的不行吗?其实这背后还真有门道。毕竟后视镜是光滑反光的物件,就算加热也得藏得隐蔽一点。加热丝要做成细线甚至虚线状,这样一来,加热分得均匀,热量能在镜面上铺开,不容易让某一小块烤得发黄、鼓包、变形。一根粗疙瘩的金属丝,非但加热区域有限,还会在镜子上留下一道明显的反光阴影,开车看镜子,总觉得有坨“脏物”在晃,影响观察。现在这个细丝方案,隐形效果好,不容易惹人注意,大部分人用了一年半载都没锁定到它的存在,实用还美观。
说到这儿,很多人可能会想,自己好像也曾在后视镜上看到类似的线,还曾用手指戳过,觉得摸起来怪怪的。没错,现在市面上带后视镜加热功能的车型越来越普及,尤其是一些中高档配置,冬天再冷都不用担心镜面结冰,雨天起雾也能分分钟搞定。有些车甚至带有自动开启功能,监测到外部温度达到临界点,加热丝自己启动,驾驶员甚至不用手动操作。当然,也有些经济型车型省去了这项配置,这时候,那些看到“虚线”的人自然也只是个陌生的过客。
对于不少新司机来说,加热功能开关经常和后挡风、座椅加热混在一起,找半天找不到。有的车型甚至一键通用,后挡风一加热,后视镜也一起开始。还有些司机因为怕费电,用一次嫌多,结果每到需要的时候才想起后视镜有这本事。其实,现在的汽车电路设计比较成熟,加热丝属于临时短时工作的附件,不会对电瓶造成多大压力。用起来大大方方,比什么抹布、纸巾都管用,省事省心。
再说说安全性。谁都知道,开车最忌讳“眼瞎心黑”,视线模糊的时候,哪怕你再有技术,也忌惮三分。很多事故,往往就是因为后视镜一片雾气、水渍,错看、漏看了后方环境,导致变道出事故。别看加热丝微不足道,一遇上下雨、结霜,这就是决定你能不能安心看后方的关键。关键时刻,只要开关一按,镜面干净明亮,等于给安全驾驶又加了一道保险。
有车主好奇,既然有了加热丝,那就不怕任何情况了吗?其实,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加热丝虽然能对付绝大多数镜面上的冰、雾、水珠,但是遇上特别极端的天气,比如镜面结上厚厚的一层冰,或被泥水糊住,加热速度也难免比不上清洁工具。再比如长期不维护,金属丝氧化、断路、镜面磨损,都有可能让加热功能打折扣。平时稍微注意保养,别总用力抠、刮加热区,定期用软布擦拭维护,基本能用很久。
当然,这个小设计有时候也不是无懈可击。比如南方大雨天气,暴雨倾盆、夹杂着大块泥点,后视镜加热区虽然能对付雾气和薄层水珠,但泥巴污渍、大面积的水花附着,还得靠司机自己手动清理。加热功能不能当万能神器使,配合雨刷、清洁剂、雨天专用镜面涂层,才能四平八稳,给行车安全加把锁。
虽然“虚线”这么不起眼,其实类似的设计,汽车上还有很多。例如有些车门底部会增加一道挡水槽,下雨天打开车门水不会顺着流进车里。有的油箱盖内侧设计小挂钩,可以临时挂油枪盖。有的后备厢边缘藏着紧急释放拉手,怕人误锁时能一键解锁。这些地方,大多数人平时根本不会在意,但在关键时候却能大显神通。仔细观察汽车上的每一个小细节,常常能发现不少“隐藏功能”。
回过头来说,说到底,“虚线”就是除雾、融冰、干水珠的靠谱助手。别再傻傻当成装饰线了,更别以为这是谁家设计师闲得没事摆造型,用好了能让你在下雨天、冷清晨开车也不用再愁镜子花了眼。哪天遇到糟糕天气,镜面模糊,别见怪不怪,记得按下那个加热小开关,你会发现,原来清晰就在一指之间。
开车上路,安全是头等大事,这样的小细节,有它没它,体验差距真不是一点半点。下次多留心身边这些“藏得深”的实用设计,说不定哪天就成了你的救命稻草。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