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疑似“追觅汽车 CES 展车”的渲染图在圈内流传,把这家以智能清洁设备起家的科技公司,再次推到了汽车话题的聚光灯下。关于“首款车将于明年 1 月拉斯维加斯 CES 带来样车首秀”的说法迅速发酵,讨论点从“真假”转向“到底想做一台怎样的电动超豪华四门轿跑”。
先说造型取向。渲染图里那种压低的车头、修长的机舱盖与向后收的楔形姿态,明显是奔着高速稳定与低风阻去的;腰线上扬、轮拱饱满,再配合大尺寸轮圈与宽胎,整体气场并不遮遮掩掩,属于一眼的“性能宣言”。侧围最抓眼的,是从 A 柱向后延展的粗壮 C 形视觉元素——它既像空气导流的骨线,也像品牌想讲的“速度与秩序”的符号语言,功能与美学被绑在了一起。
前脸没有走夸张大开口,反而用更“电动化”的封闭式处理,灯组细长而锐利,像是把目光集中在道路尽头;中部采用蜂窝纹理的小面积进气,兼顾冷却需要与精致观感。整体节制的开孔与低趴的车头关系,说明团队对热管理、风噪与能耗的平衡有过推演,而不是单纯追求“赛车范儿”。
坐进车内(至少在渲染图视角下),是一种“屏幕即座舱”的思路:中控一体化大屏贯通主副驾,物理按键极少;座椅强调肩背与腿托的包裹,靠背开孔与对比色缝线把“运动”做成了场景。如果量产版能把主动减震、动态侧向支撑、四区语音等高阶舒适与交互细节落得够实,才算真正把“超豪华”的使用价值填满,而不是止步于视觉豪华。
很多人好奇:一家做数码马达与智能家电见长的公司,为何有底气跨到整车?追觅这几年的技术储备给出了部分答案——高速电机、传感控制、AI 算法与多模态人机交互,本来就是电动车时代的关键件与关键软件。把这些“原子能力”迁移到三合一电驱、热泵管理、域控座舱以及大模型上车,路线并不违和,难点在于系统工程能力与供应链整合深度:热管理的边界条件、底盘硬件的主观一致性、整车 NVH 的多目标优化,这些都不是单一技术点能解决的。
再看品牌定位。官方曾多次用“对标布加迪”来强调产品气质与价格锚点,这既是话题引爆器,也是期望管理的双刃剑。“对标”意味着不只是直线加速要快,更意味着材料学、空气动力学、散热与制动的极限工程能力,以及在极高车速下的稳定冗余。如果追觅选择的是“电动四门 GT”路线,又把智能作为底层差异化,那量产校核的清单就会很长:高速能耗曲线、刹停热衰减、主动尾翼与底盘升降的联动逻辑、CDC 与扭矩矢量在长弯中的衔接,乃至座舱在 200km/h 以上的语音识别与风噪抑制。
总之,追觅这次的渲染图与 CES 计划,像是向高性能与高智能双赛道同时递交了“预答卷”。接下来,轮到样车与路试数据给出标准答案:漂亮的线条要落在漂亮的曲线图上,品牌野心要落实在用户口碑与交付数字里。我们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