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座SUV选问界M8纯电版,空间舒适配置体验全记录
前阵子家里亲戚催着换车,说是二胎快出生了,原本盯着特斯拉那台Model Y L等消息,一直犹豫。其实我也琢磨过,要真想买个6座的SUV,不如把目光挪到问界M8纯电版上试试。
说起来,这两款车风格差别还挺大。Model Y L一看就是特斯拉那路数——线条干净利落,尾部带点溜背味道,有点运动范儿。不过在小区门口碰见老杨,他第一句就嘀咕:“这造型后排头顶不得撞?”确实,那种下压的设计好看归好看,对第三排乘客可不算友好。
反观问界M8纯电版,就显得厚重踏实多了。上次在展厅摸了一圈,我和销售闲聊,人家顺嘴提一句:“你坐进去感觉一下,比起那些紧凑型七座,空间真不是一个量级。”尺寸摆在那里——5190毫米长、1999宽、1795高,再加个3105轴距。我随手测了下后备厢深度,还能塞俩行李箱不费劲。对比下来,Model Y L长度4976毫米,看着就短一截,而且轴距也略逊一点(听群里有兄弟自测说,两车实际腿部空间差不少)。
其实六座布局最怕啥?就是第二、三排憋屈。我记得之前开朋友家的MPV,每次第三排都跟蹲小板凳似的。而问界M8这回给六座版本整了独立“零重力”模式的第二排椅子,上去直接葛优躺状态;第三排靠背还能调角度,这点很少见。有意思的是,有一次带娃去动物园,全家六口人满载出发,我妈还专门夸一句,“后面还有地方放推车!”353升尾厢没骗人。另外前备箱110升,大件杂物直接丢里面省心。
再说回特斯拉那边,他们搞的是2+2+2布局,也能滑动,但溜背造型让第三排行李架位置尴尬(隔壁邻居王哥抱怨过一次,说搬家时最后只能拆轮椅)。而且师傅常挂嘴边的一句话:“美系车啊,用料抠门。”像什么按摩通风这些花活,在特斯拉身上基本不用指望。毛坯房内饰风格,不少人早习惯了,不过老婆吐槽夏天坐久容易出汗黏腻倒是真的。
智能配置这一块,现在谁都吹辅助驾驶厉害。我去年试驾的时候,被华为ADS 4.0吸引住:192线激光雷达配五颗4D毫米波雷达,还有固态雷达加持。据修理厂刘师傅讲,“这套东西防鬼探头贼灵敏”,市区遇到横穿外卖员刹停特别果断。他们新系统连泊车入库都自动识别标线,比传统倒影靠谱不少。而鸿蒙舱机系统联动手机和平板,我媳妇抢孩子作业用平板投屏导航,两秒切换不卡壳,这功能是真方便。
至于特斯拉Autopilot嘛,在国外牛气哄哄,可国内限于法规,只能发挥一半威力,还要额外掏钱买FSD才解锁更多功能。一台40万左右的新车型,高阶智驾却要另付近7万块,小区微信群里有人吐槽“割韭菜”。更别提它那个中控交互,总觉得冷冰冰,不像国产品牌那么接地气儿。
动力续航方面也是绕不开的话题。我记得销售当时拍胸脯保证:问界M8全系宁德时代100度大电池组,高压800V平台充电飞快(据他说十几分钟补满80%)。官方CLTC续航705公里,不过群友跑高速下来600多公里问题不大。如果你经常城市通勤根本用不上极限续航,但偶尔长途一家老小总归放心些吧。
反观Model Y L还是400V架构,即便超充桩峰值250kW,也追不上高压快充速度。有位技师提醒我,“如果没条件装私人桩,经常跑远路还是高压平台香。”不过话又说回来,要是只在城里转悠,这事也无所谓啦。但有细节值得注意,新款Y L因为加长和增重93公斤,加宽轮胎之后底盘稳定性提升了一些,据老司机评价拐弯更扎实,就是油耗略微增加点儿而已。这事论坛上吵过半天,各执一词,看个人需求罢了。
驾驶感受这个东西太主观,有人喜欢美式厚重大沙发底盘,也有人偏爱日系轻盈易操控。我的体会是:以前开同事的老X3上下班,每次遇坑洼总觉得弹跳生硬;现在自家的问界M8双叉臂空悬配图灵底盘走烂路明显柔和许多,小孩睡觉不会被颠醒。这一点连楼下保安大叔都点赞,说“现在新能源连舒适性都卷疯啦”。
价格嘛,目前预售价37.8万起步,其实对比增程版35.98-44.98万来看还算合理——毕竟正式上市估计还有优惠水分可挤出来。而Y L最终定价业内传闻约40万元上下,两者相差并不悬殊。如果追求品牌情怀当然另当别论,但单论产品力,该看的细节还是不能糊弄自己哈!
最后插播一个冷知识:据维修店张工八卦,今年以来来做空调滤芯清洗最多的竟然是新势力品牌,因为很多用户不知道定期维护流程,以为新能源不用怎么管,其实空气滤芯堵塞照样闷热难受。所以买完新车记得看看说明书,多琢磨琢磨养护周期,可别等异味冒出来才想起来找售后,到时候娃喊捂鼻子哭就晚啦!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散布于日常生活场景、小区邻居讨论及维修技师经验分享等环节,如文所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