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车这事儿,最近几年基本成了大学生的标配。一到暑假,驾校里头排队练车的,十有八九是穿着拖鞋短裤的小年轻。有人说现在考驾照就跟上补习班似的,没学就跟少了点什么一样,可真等你上了车,顶着大太阳、被教练“敲打”,又热又烦还不敢说啥。可最离谱的,还是拿到驾照以后,家里人反手一句“你别开,上路不安全”。这不搞人心态吗?
学车到底图啥?你说真是爱开车、喜欢飙车吗?未必。很多人学车,其实就是父母念叨:你以后工作肯定得用得到,不如趁着现在有空考了,省得以后麻烦。还有啥?“你叔家孩子学了,你咋还不学?”比成绩、比证书、比技能,驾照也算个“及格线”。说白了,现代年轻人考证已经考出惯性了,一座山接一座山,不到山穷水尽不收手。
高温天练车,人和车都快熟了。夏天练车可真不是人干的活儿。六点起,托着困觉去驾校,还排不上VIP,得跟一堆素不相识的同学晒着太阳、在烤箱里等轮流。教练又是那种嘴皮子比油还滑的,一会儿嫌手把不正,一会儿嫌脚离合慢,说你人笨、手拙,仿佛全世界就你会把车学废。每次听完都想说:这玩意儿你会就牛逼呗,我还不乐意紧张呢,可这嘴硬也是白搭,毕竟教练一句话,你又不能反驳,忍吧。
有人说:“你学车最大动力是什么?”肯定有人说“早考完早解脱”,更有甚者纯粹就是逃避家里那张嘴,让爸妈闭嘴才是头号动力。可是熬夜早起、汗流浃背、还要被教练挑刺,这一波下来,身体和心理都焐熟成了饭盒,能熬出头的都是狠人。
学完开不了车,闹哪样?辛辛苦苦拿到本本,回头一问家里,“我可以开车吗?”直接被怼回来:“不行,危险!”“车贵,万一擦了怎么办?”“再练几年,等你技术成熟了再说。”这不现实离谱嘛?考试题你背了,科目二三你过了,就得给你机会上道练呗!这不让碰、那不让试,“本本族”都是这么炮制出来的。还不是怕你把破事儿闹大,出个小刮小蹭人家还得掏钱,干脆把你按死在副驾上。
这可不是一家两家的现象,整个社会氛围都这样。家长眼里,孩子一到开真车,立马就变成“暴走车神”,随时准备砸了自家的看家法宝。笑话归笑话,实打实的心理隔阂谁也没消化掉。
学车学的到底是什么?有人说“开车本身”,有人说“生活必备技能”,搞清楚了其实都不是。学车这个流程,从报了名到下了证,学的是父母期望的“成长仪式感”,学的是你在家庭社会上跟别人的较量。我小时候记得,我爹让我干啥,通常也带着这层意识:“别人家孩子能干你怎么不行”。你其实能行或者不能行一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赶上节奏,不能掉队。
有家长想得很周到:现在能学就学,工作了可能没时间了。本意挺好,结果就造成了奇葩循环,学了不会用,手生又没人指点,等以后真有机会用车,早忘得一干二净。成天嘴里“为了你好”,等你好了又怕你不好。唉,这心巴巴操的,真是从生到死没闲过。
驾考行业的乱象,也是一笔账。比方说,什么都收费、什么都隐形消费。报名时候不说,练车VIP来了,队伍你往后站去;教练一边收学员的钱,一边嚷着油太贵空调不能开。其实,谁不能理解挣钱不容易,但你苦学生也别下这么狠的本。再说那些心理打压,成天阴阳怪气搞得小姑娘小伙子都自卑了,这以后真让人和车绝缘,怕不是社会隐患。
很多人吐槽,驾校就是高强度的社会缩影。你以为是技术活,实际上是爹味文化和权力隐形流通的场。谁跟教练关系好,想怎么练怎么练,谁是“刚交钱的新韭菜”,分分钟让你练到心态炸裂。更有劝退派,借教练之口使劲劝,不耐烦就别来了,看着你毕业,还能继续招下一波“抢钱的业务”。
从家长到教练,再到学生,这条链子都慌乱。家长很怕自己孩子什么都不会,没证心里没底;教练盼着学员稳定,能来另一个,钱到手里最踏实;学生一波流,少数技术型真想会开车,大多数是被家里逼、被社会裹挟,“不拿这个证没底气”。底层逻辑都是怕掉队、怕被说不上进,甚至怕到工作后没法融入社会。居然就没人敢反问一句:这车,真就非学不可吗?
你说,生活中的必备技能到底是不是非学不可?小时候人说游泳骑自行车用了就能派上用场,可有的人一辈子进不了水里上不了车,有啥实际影响?有人嚷着考证是安全投资,未来万一用上了“能派大用场”。但兜兜转转多少人从大学学车到三十不摸方向盘,证上积灰,还是地铁公交打天下。非得循着别人的脚印走路,非得什么大事都照着社会主流规划的人生去凑数,累不累?
一到逢年过节,家长催你相亲结婚生娃,大学期间催你蹲驾校刷本本,人生都得卡着节点来。到头来,很多人不光对上路发憷,对关系亲近的人也生出距离感。想回回家人的短视频点赞都不敢送,怕被亲戚盯上顺手批发个“别人家孩子又比下去了”。这不是心理变形还是什么?
你说,考驾照这事——你能不能自己想明白?如果你热爱汽车、以后确实要用,那怎么辛苦都值得;如果一切只是为了给大人的期望打个钩,那大可慢慢来,别因为社会绑架把自己绑死。再说,真没能力自己独立生活的,也不是因为没驾照,基本功有别人家摆着,习惯“顺从”的人学会开车了,可能也还是一辈子被使唤着做选择。
倒是家长朋友们也该琢磨琢磨,啥是给孩子更好未来,啥是单纯“心理安慰”。别把不放心全丢给孩子,让孩子背锅,下一波焦虑还是原样升级。别逼太紧,路自己走才算踏实。
说到底,人生不靠一纸驾照证明你行,你行不行得自己决定。车子只是道具,日子才是真章。你能在太阳底下傻乎乎排队三小时练车,也能仗着牙口好刷两顿自助。你能在路上慢慢摸索开车,也可以自豪不去碰家里的私家车。日子怎么过,路怎么走,都得算算自己这一笔账。至于家里的破车,宁可封存也别糟蹋,非学不可的不是技能,是你自己活明白不明白。
以后再遇上哪个人鸡血满满逼你去学什么,你最好先弯腰看看,自己的脚下能不能站得稳。车能开是一种能力,敢走自己的路才是真的本事。所以学车也好,不学也罢,别让“非学不可”这四个字,成了你人生绕不过的死结。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