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卖出22万辆,黑马零跑,悄悄夺冠|智车星球

2025年6月,零跑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单月交付超4.8万台,同比增长138%,创历史新高;上半年销量总计22.2台,高居新势力交付榜首。

这是零跑第2个月交付超4万台。不同于最早靠T03打“价格战”的打法,如今这家公司的交付主力已经更替为C10、B10、C11,这些均价15万以上,承担品牌形象和盈利指标的中高端车型。

这家从没站到过舆论中心的公司,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次相对扎实,全系产品发力的系统性上升。

上半年卖出22万辆,黑马零跑,悄悄夺冠|智车星球-有驾

C11不是爆款,是一种结论

2020年,零跑发布首款SUV C11。

没有惊艳设计,没有浪漫故事,甚至在当时也没有引起太大声量的发布会。

3年之后,C11增程版上市,零跑正式开启纯电+增程双动力产品布局。

2023年全年,C11销量超过8万台,位列新能源中型SUV市场第一。

上半年卖出22万辆,黑马零跑,悄悄夺冠|智车星球-有驾

两年之后,“老将”依然能打。今年1-5月累计销量3.8万台,同比增长24.98%,在新能源中型SUV市场排名第四。

翻翻车友的选车历程,你会发现C11恰好命中了理性消费者的核心判断逻辑:

“以15万元至20万元的价格,买到30万元至40万元配置的汽车”。

就拿当时推出的增程版来说,售价14.98万,轴距达到2930mm;

搭载1.2T增程器,纯电续航里程最高可达285km;

底盘配备前双叉臂式,后五连杆独立悬架;

座舱内搭载12.8+10.25寸双触控屏,采用高通骁龙SA8155P芯片……

上半年卖出22万辆,黑马零跑,悄悄夺冠|智车星球-有驾

打着“半价理想”的标签,C11贴着理想L7,在家庭用户心中稳稳卡住了一个位置。

如果从绝对数据来看,C11距离小米式“爆款”的确有很大距离,但它却奠定了零跑的产品逻辑——

极致性价比。

按朱江明自己的说法,“产品力要无限地往保时捷去靠近,但还是卖帕萨特的价格。这就是我们做车的逻辑。”

上半年卖出22万辆,黑马零跑,悄悄夺冠|智车星球-有驾

如果你仔细看零跑的销量构成,会发现一个罕见的现象:它并不是靠爆款赢了这一次,而是靠基本功赢每次。

C10,今年以来销量稳步上升,平均稳定在9000台左右,位列1-5月新能源中型SUV市场销量第三;

B10,4月上市便迅速成为细分市场销量黑马,5月销量破万,紧跟比亚迪元PLUS;

C16,上市一年累计交付超7万台,在6座SUV市占率超70%,也就是说,每卖出10台6座SUV,就有6辆是C16;

而单品价格最低的T03,相反成了销量表现不怎么好的车型,前5个月累计销量接近2.5万台,但即便如此,也稳居微型车销量前列

上半年卖出22万辆,黑马零跑,悄悄夺冠|智车星球-有驾

从T03到C16,零跑几乎没有失败产品。

从产品维度来看,零跑目前已经实现了小型车、中型SUV、中大型SUV的产品布局,并且每个产品线都有不错的销量,构成稳定的现金流。

在产品大爆炸、营销无限卷的汽车市场,这已经是很难得的事情了。

没有情绪价值,但有交付价值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智能车圈,品牌情绪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刚需。

你需要有话题,比如掌舵人来个出圈的言论,或者开着智驾睡觉;

你也最好有标签,比如什么“奶爸最爱”、“少女专车”或者“技术信仰图腾”之类的。

零跑没有这些。

上半年卖出22万辆,黑马零跑,悄悄夺冠|智车星球-有驾

比起来,它像是那个不太出风头,但总能交上作业的“工科生”。

不会制造情绪高潮,但可以交付,而且交付得很稳。

这里的交付不是指单纯的销量,而是广义的交付能力:一款能跑起来的智驾方案,一条成本可控的供应链,和一套可复制的产品逻辑。

零跑的整车架构、电子电气架构、电驱、电池等在内的核心零部件全域自研的新势力,“小到一个电阻都是自己打造起来的。”

全域自研的结果,不能说性能有多么惊艳,但够用,而且保证了后续所有产品的OTA和服务体系统一升级。

上半年卖出22万辆,黑马零跑,悄悄夺冠|智车星球-有驾

而且成本控制方面有了大幅提升。朱江明曾举例,零跑自研的CTC 2.0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在1.0的基础上,可以把CTC托盘重量做到比用铝的厂家还要低。

架构方面同样如此,零跑的LEAP3.0支持多车型快速开发,C10、C16可共用同一平台,有消息称,研发成本分摊到每台车可能不到1000块。

同时,零跑也用最实际的方法,做起了海外生意。与Stellantis携手,合资落地、渠道共建、产品出海,从而真正开始在欧洲本地化投放、运营的公司。

上半年卖出22万辆,黑马零跑,悄悄夺冠|智车星球-有驾

“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但什么都有。”

就像人们评价零跑的产品一样,这个品牌也着这样的特性。

增长背后

已经从“活下去”跨入“走上去”的阶段,零跑接下来要面对的,反而是“往哪走”的问题。

首先,它的盈利模型仍然不健康。

2025年Q1,零跑交付同比增长162%,但净亏损1.3亿元,短暂盈利后,又变成亏损。

C10、B10等主力车型集中在10-20万元价格带,虽然Q1毛利率整体提升至 14.9%,但在比亚迪等竞品纷纷“卷价格”的背景下,零跑的利润空间承压不小。

特别是用户对“高配低价”形成路径依赖后,品牌溢价能力正逐渐丧失。

上半年卖出22万辆,黑马零跑,悄悄夺冠|智车星球-有驾

它的品牌调性也尚未升级。

“性价比”仍然是零跑的主力标签,高端产品D系列还没正式面市,就已经要面对“半价理想”这种固化印象的考验。

正如上面提到的,除去价格实惠之外,零跑至今仍然缺乏一个真正“能打”的技术标签,高速NOA,快充系统,或者是座舱体验,在这些越发占据消费者心智的购车因素中,零跑几乎没有存在感。

上半年卖出22万辆,黑马零跑,悄悄夺冠|智车星球-有驾

最后,在产品质量和售后体系上,零跑也正面临放大镜式的审视。

随着销量的扩大,品控压力随之而来。自燃、刹车异响、售后延迟等用户投诉开始集中爆发,而下沉市场的售后体系仍未补齐,已经开始出现潜在的信任危机。

概括来说,零跑的确交出了一份增长答卷,但在这仍然需要组织架构、产品节奏与技术能力的三重进化。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