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智能车销量增长,安全事故引关注,行业标准跟进难

大约五年前,很多人只知道华为做手机、搞通信,没想到如今能把汽车行业搅得天翻地覆。这场变革带头的是余承东,他本来想借着智能驾驶在新赛道杀出重围,结果却在中途碰到了比科幻电影还复杂的现实难题。奔驰、宝马这些德国豪强,去年还在高高的宝座上一脸稳如泰山,说变天就变天,问界M9只用了16个月卖出22.6万辆,价格还顶到了50万,连他们自己都懵了。

华为智能车销量增长,安全事故引关注,行业标准跟进难-有驾

本来,华为想凭借技术压一压传统车企的气焰,什么激光雷达啦、鸿蒙座舱啦、盘古大模型,直接把手机圈那一套搬进了车展现场。技术派的自信确实让不少对手开始数着销量睡不着觉。特别是问界M5发布的时候,余承东那句“干掉30-50万区间的德系品牌”,原本被人当成笑话,如今却逼得一众欧洲品牌改掉小算盘天天看华为财报。

但是,技术升级也不是免费的午餐。今年四月,华为搞了个大动作——自动驾驶系统4.0高调亮相,风头正劲。可一转眼,仅仅过去三天,山西高速上的那场问界M7追尾事故,把热度全都带歪了。车辆追尾后起火,现场惨烈,调查报告还没出,网络已经砸了将近三万多篇有关负面新闻。从这个声音分贝来看,算得上是汽车圈从未见过的大阵仗。

很多人说这是对手乘机反扑,也有人批华为宣传用力过猛。但真要细看,事故车辆冲击速度达到115公里每小时,这个数已经远超目前市面上所有“主动安全”测试条件。别说AEB自动紧急制动了,正常车企也没玩过这么“拼命”的考验。现实世界出了事,不管你用多少先进新词儿压阵,群众的信任立马就变得摇摇欲坠。

华为这边自然不是吃素的。网络还没消停呢,鸿蒙智行八月份销量已经突破四万七千台,直接把德系品牌和特斯拉统统挤下地面,更有意思的是前脚刚跟华为拆伙的奇瑞,突然又回来牵手签了2.0合作协议。这一唱一和间,推着新一轮的行业联盟和博弈。你方唱罢我登场,这背后没点深水谁信呢?

智能汽车的攻城略地其实每一步走得都不轻松。余承东自己恐怕也想不到,今天的场面会变成这样。2019年,因为那张让华为手机瞬间失灵的“断供令”,很多人断定华为从此难有翻身机会。谁知道转头就杀进了汽车行业,河东狮吼般改变了行业鄙视链。什么激光雷达、超算芯片、车机系统,全都成了新一代车企的标配。光是问界M8插上鸿蒙座舱,坐进驾驶舱你会觉得,之前开的那点“豪车”突然没了优越感。

但实验室里的数字永远也比不上现实的狠。技术堆出来的参数、极限测试的分数,在实战里有时候就像纸糊的盾。问界M7那场事故,不少人开始反思,这到底是智能系统自己不行,还是目前标准跟不上技术进步?特斯拉马斯克说激光雷达没用,华为反击说不用激光雷达纯靠摄像头才是真正的“看不见”。这些争论背后,其实拼的还是谁能把“安全”二字做到用户心里。

归根到底,汽车这门生意虽然讲究科技创新,但最终还是和每一个普通人的日常息息相关。打破老旧格局,提升体验是好事,但你不能拿用户和家人的安全无底线冒险。余承东领导的团队现在杀疯了,问界系列一路高歌,但每突破一次,“安全”的问题就会被放大一次。

今年,问界M8要接力冲刺,智界S7也不甘人后,后面的产品矩阵越拉越开。只不过,消费者真正关心的其实不是你销量翻几倍,而是明天送孩子上学,路口万一有个横冲直撞,华为吹过天花乱坠的“六边形安全系统”,到底是真金还是镀银。这两年,车圈喜欢比拼AEB自动紧急制动谁更强,动辄就是“几十万比亚迪豪车对标级”,但其实,很少有人真把标准摆到桌上让老百姓看个明白。

行业在技术里冲锋陷阵,安全标准却像走山路——步子一大就容易扯着蛋。车辆越来越智能,路况越来越复杂,各种传感器、芯片技术你追我赶,可现实的难题一个比一个扎心。再多实验室的测试,也是纸上谈兵。高速路、城市道路、极端天气,每一环都能成系统的死角。汽车的命不只有代码和钢板,还有无数“看不见”的现实隐患。

车企吹牛容易,但要改变社会对“智能安全”的信任,光靠PPT和营销完全不够用。行业标准跟不上,事故出现后连个说法都没,用户只能靠“自家命运好不好”来赌一把。各种自动驾驶方案你方唱罢我登场,有激光雷达的说没激光雷达是盲人骑瞎马,用摄像头方案的又反过来嘲激光雷达是“跛脚仙”,行业内斗比中华小当家的料理赛还精彩。可这些技术甩着花腔玩命厮杀,最后买单的还是消费者。

“智能安全”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大?这事不能靠自吹自擂,要拿真实数据和事故表现说话。技术标杆再高,用户真正感受到的安全感才最重要。每次车展和发布会,卖点总是一套又一套,会议室里的豪言壮语,等碰到马路上的鬼探头,保不保得住命——这才是考验产业良心的时候。

过去几年,华为带动了一波自主品牌集体反攻,不只问界,更多国内车企借着智能化东风站了起来。有的拼颜值、有的拼续航、有的死磕智能驾驶。行业变化有目共睹,车圈天翻地覆。但新技术以前没出现的新烦恼也越来越多,智能驾驶被寄予厚望的同时,其实只要一场突发事故就能把之前所有的“科技光环”一扫而空。

华为智能车销量增长,安全事故引关注,行业标准跟进难-有驾

余承东这个“老炮”其实很懂这套,他带着华为一路从被断供的最低谷杀到今天的行业巅峰。这中间经历了质疑、讽刺、误解,也有很多技术上的磨难。他能咬牙扛住压力,也能靠技术和拼命三郎的劲儿一点点往上攀。但汽车不是手机,只要有一次泄气,一切之前的神话都有可能拜拜。

更别说问界系列早期上市时,甚至因为智驾硬件都没配齐,被业内嘲笑“华为这水准?”当时连用户都拿“华为造车是没饭吃才来搞副业”当段子说。华为硬是把这些冷嘲热讽扛下来了,不光提升了配置,还拿出了能让业内叫好的高端智能体验。这几年对于余承东来说,既是一次大冒险,也是一次惊心动魄的行业翻篇。

随着华为和奇瑞正式拉手,车圈新的技术联盟又开始发力。国产品牌合纵连横,彼此既竞争又合作,技术路线和生态体系愈发复杂。表面上看,各家都在拼技术、拼体验、拼参数,实际上对整个行业来说,“安全”这条底线比什么都扎实。毕竟,消费者可以追求新鲜感,但决不会同意用命去给技术洗白。

新智能车接二连三登场,问界M8、智界S7好不热闹,产品阵列越来越壮观。仔细琢磨下,行业革命走到今天,其实每个阶段都有大佬顶着口水走在最前头。可等热度一过,能站住脚的,永远还是那句老生常谈——你敢不敢在智能汽车的安全系统上打包票?

技术能给人安全感,但只能保证没有十全十美,只有在现实考验中不断修正才能进步。事故一出,舆论一片哗然,这既是倒逼企业和行业升级,也是整个社会对新技术的深度冷静。过去,手机行业敢赌行业试错,现在智能汽车动辄性命攸关,容不得半点侥幸。

车圈江湖就是这么风云变幻。余承东和华为把整个行业带入了新的技术战场,也把所有旧有的惯例打得粉碎。豪华品牌的舒适与智能驾驶的安全,谁先一步站上金字塔顶,很难预测。每个人都想制服时间,但意外总在你不注意时突然现身。

华为智能车销量增长,安全事故引关注,行业标准跟进难-有驾

智能汽车的硝烟还在继续,哪个标准、哪项技术、哪位大佬能够定义下一个高地?行业大考的钟声早就响起,答案却还在未竟的路上。说到底,开车上路,保住家的平安,这才是真正的头等大事。

华为智能车销量增长,安全事故引关注,行业标准跟进难-有驾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