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上海车展上,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和“油电反转”趋势令人振奋,国人惊喜地发现新能源车的魅力无穷。然而,即将到来的劳动节假期和个人车位问题引发了充电难题和续航焦虑,让人不得不深入思考。
在2023年的上海车展问界展台上,图源新华社,氢能技术成为了焦点。目前,氢能是唯一能够实现燃油车快速补能、零排放且消除续航焦虑的技术,并有望在未来替代电动汽车享受绿色牌照政策。
尽管国家大力支持氢能产业的发展,并且在制氢、储氢、输氢等环节,两大石油公司与科技企业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突破,但在实际车辆应用方面,氢能技术的推广仍显得雷声大雨点小,这无疑制约了氢能汽车的真正落地。
丰田北京燃料电池项目启动仪式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丰田氢燃料电池研发生产基地落户北京,外资品牌的技术与行动进展迅速,引发外界担忧中国是否已在新赛道上落后。然而,答案并非如此。今年四月,国内企业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通过装备产业园的签约和氢内燃机的亮相,重新点燃了人们的信心。
奇瑞月初推出了全新的2.0T氢内燃机,该机采用了高压缩比技术、可控稀薄燃烧技术以及可变截面涡轮增压技术,这些技术都是根据氢燃烧的特性进行设计的,旨在提高氢燃烧的效率和车辆单次加氢后的续航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氢内燃机并非定向开发的“专机”,而是属于全新鲲鹏动力架构中的氢动力分支。平台通用化使得成本得以降低,同时这款发动机对氢纯度的要求较低,适应性更强。
奇瑞鲲鹏混动系统示意图
奇瑞鲲鹏氢内燃机的另一大优势在于,针对氢燃料动力不足的缺陷,它能够无缝对接混动DHT模块,实现“氢-电”双源驱动,从而增强动力响应,确保全程零排放。
东风集团推出的氢内燃机
除了奇瑞,东风集团也在本月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氢内燃机——“马赫动力”。这款发动机由东风集团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同研发,其卓越的热效率达到了惊人的45.04%,且在40%以上高热效区间的工作占比超过70%,使其在全球内燃机领域中表现卓越,跻身第一梯队。
与奇瑞相似,东风的这款氢内燃机也是基于燃油引擎进行设计,通过通用化策略实现了成本的显著降低。
氢内燃机工作原理
东风与奇瑞的策略极为明智,它们保留了传统引擎生产线和相关供应链,同时结合已建立的混动生产线以及国内庞大的供应体系,为未来市场需求做好准备。
氢能的发展不仅为传统汽车企业开创了新的道路,也为新兴科技企业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近日,深圳氢蓝时代动力科技公司在邯郸签署了产业园项目协议,与多家国内科技公司和吉利汽车展开合作,总投资额高达15亿元。这一举动进一步推动了氢能产业的发展,并展示了其巨大的市场潜力。
广泛的动力覆盖领域
项目竣工后,每年将生产1万套氢燃料电池及其相关核心配件,为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及其他国内品牌用户提供高品质产品,共同推动氢能汽车的进步。深圳氢蓝动力科技公司设计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功率范围从50KW到200+KW,适用于各种商用车型,展现了卓越的动力性能。
当前我国已掌握氢燃料电池及氢内燃机两大技术路径,并成功推出“氢-电”混合动力方案,产业化步伐迅速加快。各大汽车制造商纷纷展示其最新技术进展,并预计不久将实现量产。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自主品牌氢能汽车将以其高品质和亲民价格,广泛出现在道路上,为广大消费者带来全新的绿色出行享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