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正式成为一级央企后,旗下商用车品牌长安凯程正在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变化。
这个变化不仅体现在销量数字上,更藏在与宁德时代、华为这些行业巨头的合作细节里。
2025年1至7月,长安凯程累计卖出15.6万辆车,其中新能源车销量暴涨145%,微客车型连续半年稳坐细分市场头把交椅。
商用车市场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过去拉货跑运输的车,现在要装上智能驾驶系统;传统柴油发动机,正在被电动和增程技术取代。
长安凯程的工程师们在河北的研发中心里,正在调试新一代金钟罩电池,这种专为商用车设计的电池包,据说能在零下30度正常充放电。
在成都车展的专访区,长安凯程的高管们展示了最新研发的V919轻客。
这辆车的货箱宽度达到1.74米,尾门能270度打开,装卸货物能省下20分钟。
对于每天要跑七八趟的物流司机来说,这意味着能多接两三单生意。
车上装的智能系统会提醒疲劳驾驶,遇到紧急情况还能自动刹车。
皮卡产品线的变化更引人注目。
传统观念里,皮卡就该是烧柴油的,但长安凯程偏偏推出了增程版猎手K50。
这车装满电和油能跑1000多公里,外放电功率达到22千瓦,足够同时给上百块无人机电池充电。
在新疆的某个自驾营地,有车主靠这个功能做起了给游客充电的生意,一天能赚回半箱油钱。
无人物流车的研发进度比想象中快。
长安凯程与京东合作的无人配送车已经在北京亦庄试运行,车顶的激光雷达像是戴了顶奇怪的帽子。
这些车不需要司机,后台系统会自动规划路线,遇到行人会自动停下。
有快递站点算过账,用无人车能省下六成人力成本,但暂时还解决不了上楼送货的问题。
海外市场的拓展步伐正在加快。
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工厂里,工人们正在组装针对当地市场开发的右舵版皮卡。
东南亚的甘蔗种植园主特别喜欢这种车,既能拉农具又能当移动电站。
长安凯程计划到2028年在海外建8个组装厂,目标是让出口量占到总销量的四成。
经销商的反馈耐人寻味。
有西南地区的销售经理说,刚开始推新能源商用车时,十个客户有九个会问充电桩好不好找。
现在问题变成了"这车充满电能拉多少货"。在云南某个边境县城,跑中短途物流的车主们自发建了个充电互助群,谁发现便宜的快充桩就在群里喊一声。
服务体系的升级正在进行中。长安凯程要求所有售后服务站必须配备移动服务车,承诺小问题两小时内到场。有车主在甘肃山区遇到车辆故障,维修人员开着服务车跑了八十多公里山路去解决问题。后台系统会自动提醒车主做保养,还会根据载重情况给出不同的维护建议。
行业观察者注意到一个有趣现象。传统商用车企喜欢强调载重和耐用,长安凯程的工程师们却总在琢磨怎么让车更"聪明"。最新研发的智能系统能根据货物重量自动调整动力输出,跑空车和满载时的能耗相差不到5%。这种精打细算的设计,对精明的生意人特别有吸引力。
政策红利正在显现。国家对新能源商用车的补贴政策延续到2027年,农村物流车还能享受购置税减免。在山东某个蔬菜批发市场,换新能源车的商户能优先拿到靠近大门的摊位。这种实实在在的优惠,比任何广告都管用。
2030年的目标已经写在墙上:新能源车要占到七成销量,皮卡年销突破20万辆,海外市场占比超过四成。要实现这些数字,光靠技术还不够。长安凯程的营销团队正在尝试直播卖车,有主播直接把试驾场地搬到了建筑工地,让潜在客户看着新车怎么在烂泥地里撒欢。
这场变革最直接的见证者可能是修车铺的师傅们。以前工具箱里最多的扳手,现在要备着诊断电脑。有老师傅说,现在修新能源车得先看说明书,电路图比蜘蛛网还复杂。但工资涨了三成,带徒弟时总提醒他们要多学电子知识。
商用车市场的游戏规则正在被改写。不再是比谁力气大,而是比谁会精打细算;不再是简单的运输工具,正在变成移动的赚钱机器。当拉货的车开始装激光雷达,当柴油发动机被增程系统取代,这个看似传统的行业,正在上演最现实的产业升级故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