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这波国产MPV的“大招”算是彻底把车圈搅了一锅粥,说白了,你要是今年还打算买MPV,建议深呼吸三秒钟——稳住,别急,到年底市场可能又要变天了。
咋回事?
大家不就是想着买台空间大、面子足、开起来还不输舒适感的家用MPV,结果下半年一下子冒出来三台国产“狠角色”——尺寸比埃尔法还夸张,座椅奢侈得让人怀疑是不是要坐飞机,科技配置卷得你怀疑只差一套大疆的无人系统没装上。
表面看,这谁看谁不心动?
但你真的确定,先买先吃亏?
我可不敢轻易下结论,咱不如卷卷袖子,一起扒拉扒拉其中的门道。
先把镜头拉回展厅灯光下,几家国产大厂的MPV都已经摩拳擦掌。
有人说中国制造现在不光卷价格,更是在产品定义和定位上不断突破期待值——咱们今天要聊的,就是这三款让无数“奶爸”社交群一夜沸腾热门新车。
一款是江淮瑞风的新晋重炮BE8,一款是号称尺寸王者、对标豪门的小鹏X9,还有一位带着“科技狠活”属性等红毯的合创V09。
不吹不黑,它们的来头可真不一般。
瑞风BE8其实早有风声,概念车端出来时就像饭桌上的头盘,主打一个吊胃口。
这台车全身自带科幻滤镜——啥“龙鳞格栅”、“呼吸效果”、“悬浮式车顶”,说得跟变形金刚下一秒就要起飞似的。
真的讲,车长5200mm、轴距3100mm,已经不是随便搬个家能搞定的那种宽敞了。
外观看着确实让人有点“哇塞”的冲动,尤其是前脸和灯带,咱不敢说超越谁,起码路上撞型概率大大降低。
内饰更是玩新潮:双联屏直接塞进中控,芯片、镜头、电子质感,整个一大屏幕指哪打哪。
不过,对得住这科技感的大屏,到底有多少玩意可以进量产,江淮还得端出来表态。
明明看上去“赛博版”很诱人,但大家骗过谁没,最后量产打五折的不少。
乘坐布局上,6座7座随时切换,奶爸模式、老板接待两不误。
不过动力的信息还藏着掖着,估计厂家这波迷雾弹打得明明白白,为啥,不到发布会,谁都不敢剧透太多。
赶紧看下一位——小鹏X9。
这个真有点新瓶装新酒的劲头。
平时小鹏家的轿车SUV已经很“不会整点虚的”了,纯电、智能、年轻、潮流这些话题就跟贴纸似的贴牢了。
新申报的X9,直接把车身拉到5450mm,宽2300mm——打个比方,家里车库没“魔改”一下,恐怕真得进不去。
短前脸、长轴距,门把手都藏起来,全车封闭前脸,内涵着新势力造车的张扬范儿。
看起来哪像家用保姆车,放卡丁车聚会估计不违和。
不过别说,这种气场拉满的外形,确实收割了一大片颜值党和性能控的“芳心”。
车内第二排传说要安排独立航空座椅,还吸顶屏幕——真是坐进去不想下来。(想象一下,上班族中途蹭个小觉,人生巅峰也不过如此)
更狠的是,X9把800伏高压平台拉进来,4C超级快充,电池随时“回血”,七百公里续航,数字旁边那一串零,个个有杀伤力。
再说了,路上能找到几个同级动力配置是“后驱/四驱模式”随心切换的?
科技流和实用派在这儿很香地和解了。
但实事求是,流出来的照片还很有限,一切只等官宣,网友们只能“云体验”一番。
第三位,小众点却气场全开——合创V09。
起步没那么高调,但去年就已经业界曝光过,前后调校了不少年份,可以说是厚积薄发。
封闭前脸、横穿LED灯带统统安排,运动感、厚重感不再是对立面。
那种侧面“肌肉线条”配上银饰条,还真有点跨界的味道。
5215mm的车长,3170mm的轴距,不负中大型MPV之名。
最让人念叨的,除了造型野,智能配置也是这届国产新势力的必杀技——环抱式座舱,三屏联动,芯片性能高到能玩手游。
快充5分钟,续航就能满出来200公里,谁还记得三年前大家为电车“刚需充电”头秃?
现在都已进入“快充焦虑消退时代”。
你说这进步幅度离谱不离谱。
合创V09的高配还顶着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黑科技”。
车主们以后吐槽自动驾驶的机会怕不是要少很多。
至于动力嘛,电机外加全新自研架构,最大功率202千瓦,牛不牛咱不好瞎夸,但对比去年大部分对手那点“输出条”,绝对是“人狠货真价实”。
信息摆这儿了,回头想一想,国产MPV里,大家高喊“超越埃尔法”,究竟是姿态还是真能上桌比划两下?
有人拱火说,“看这阵仗,国产高端MPV要洗牌了!”
咱倒觉得,不排除品牌全力冲一波的意思,但路子走得扎实不扎实,关乎配置外面惊艳,内部稳定才是硬核指标。
你敢保证新科技不会“翻车”?
还是回到国人最务实那句,“真能用吗?”
还有一个悬而未决的谜团:新能源MPV到底能否解决持久续航焦虑和大空间“油耗成本”这件老大难题?
刷新数据,技术持续迭代,国产品牌真不是“吹风”。
你看看合创5分钟快充200公里的成绩,真是有点意思。
再对比小鹏动不动6、700公里续航,某种程度上也确实能打消“电动大车不靠谱”的固有印象。
但别忘了,电池大了,危险和能耗也翻倍增长,安全性和后期保养是绕不开的考题。
加之目前高速快充桩分布、用车环境、配件维护复杂度,这些幕后英雄才是决定谁能长期坐稳王位的关键。
从市场策略来说,主打6座、7座,可大家选MPV无非三类人——有娃家庭、商务出行老司机、“老带新”型换车用户。
这么卷的新品扑面而来,好像真的填补了国产品牌在实用与豪华间尴尬的空白。
以前说国产只能走“性价比路线”,现在直接冲着“体验和科技”齐头并进,要口碑、要销量、要荣誉。
问题来了,消费者买单吗?
品牌认知、长期稳定、售后服务、保值率,这些隐藏选项依然影响市场投票。
国产新势力拼到最后,不仅要拼第一印象的排面感,更是长远跑道的耐力比拼。
还有一个小插曲——咱身边有哥们,家里三代同堂,去年咬牙买了台主流合资MPV,价格加完装修都能抵一套小城市单身公寓。
对比今年国产新品,配置、智能互联、充电便利,真有种“用明天的钱买今天的幸福”的错觉。
不过他也担心电车三年后会不会掉价太多?
科技产品过两年是不是就被淘汰?
朋友圈里这个争论就没停过。
所以说,这种诱惑和不安,估计每个准备换车的大忙人都懂。
把话题抛向大家,其实还得回到生活切实需求。
你是追求旗舰科技,还是打算一步踏入豪华大空间?
是看重家庭用车实用和耐用,还是愿意面对可能的“新技术试错”?
对国产MPV的这把烈火,是抱持期望,还是带点儿观望?
三款MPV“各怀绝技”,给市场带来新变量,也拷问了用户的“购车大局观”。
拼配置,国产MPV绝没怂过。
拼科技,也敢和外来大牌一决高下。
但要说谁是终极赢家,还是真正开上路、用在日常,磨练出“皮实能打”的产品,才能赢得广泛掌声。
你说呢,养老还是尝鲜?
你会选哪款,或者还有什么关于国产MPV的疑惑或者心得,都欢迎评论区切磋一波。
你觉得,国产MPV这波“王炸”,下一个爆款会是谁?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