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考挂科不用慌! 补考规则讲清楚,新手选车还得盯准这几点
谁还没在驾考场上慌过神? 刚挂科那瞬间,手都凉了——“还能补考吗? 要等多久? ”估计不少朋友跟我一样,脑子里全是问号。 其实真不用急,我后来翻了《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令第172号)才踏实,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补考那些事儿,顺便说说拿到驾照后,咱新手选车该重点琢磨啥,都是实实在在的经验。
先把补考的“定心丸”给大家吃了:每个科目先考一次,要是没过,当场就能补一次;要是补考前没去,或者补了还没过,这次考试就算结束,得重新预约。 不过科二、科三得等10天才能约下次,科三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试就算没过,之前过了的道路驾驶技能成绩也不算白搭——这点特重要,不用怕“一科没过全清零”。 更关键的是,学习驾驶证明有效期里,科二、科三道路驾驶技能分别能约5次,要是第5次还没过,之前考合格的其他科目成绩才会作废。 我身边有朋友科二考了3次才过,后来跟我说“知道能考5次,心里就没那么慌了,每次挂了就总结问题,下次接着练”,所以真不用因为一次没过就打退堂鼓。
等咱顺顺利利拿到驾照,选车又成了新难题。 我总觉得,新手选车别被“参数表”绕晕,得盯着“日常用得上”的点,首当其冲就是安全——毕竟刚开车,对路况判断没那么准,车子能“帮衬一把”太重要了。 上次陪朋友试驾,遇到前车突然急刹,他脚还没碰到刹车踏板,车子的主动刹车已经“介入”了,仪表盘跳了红色提示,车稳稳停在安全距离内。 后来我才发现,对新手来说,安全配置不是“越多越好”,是“越实用越好”:比如气囊,除了前排双气囊,侧气囊和头部气帘能在侧面碰撞时多一层保护;车道偏离预警也很实在,高速上要是不小心压了线,它轻轻抖一下方向盘,比旁边人喊“小心”还及时。 不过具体到某款车的安全配置细节,比如有没有主动刹车、气囊数量多少,目前暂无相关数据,大家选车时一定要让销售演示,最好能试驾体验,别只看宣传页。
舒适性也得琢磨,毕竟每天开车上班、周末带家人出门,坐得舒服才愿意开。 上次带爸妈看车,我妈坐进后排,腿能自然伸直,靠背角度刚好能靠住,她跟我说“这比坐公交舒服多了”。 我后来发现,选舒适性别只看“座椅是不是皮质的”,得看细节:比如座椅靠背能不能托住腰,开长途的时候,腰不酸才叫真舒服;后排坐垫长度够不够,要是太短,膝盖下面空着,坐久了腿会麻。 还有空间,不是“能坐三个人”就够了,得看日常用不用得上——比如带孩子的朋友,安全座椅装进去后,旁边还能不能轻松坐个大人? 后备箱能不能放下婴儿车加购物袋? 这些都得自己坐进去、放东西试试才知道。 具体某款车的后排空间尺寸、座椅参数,暂无相关数据,大家千万别光听销售说“轴距多少”,实际体验才靠谱。
现在的车都讲究智能化,这些功能对新手来说,其实是“减负担”的。 有次开朋友的车,想换首歌,随口说“播放XX的歌”,车机立马就响应了,不用低头找屏幕上的按钮——堵车的时候,手不用离开方向盘,既安全又方便。 倒车影像也是新手的“救星”,上次帮同事倒车,他看着屏幕上的指引线,慢慢往后挪,没蹭到旁边的花坛,他说“要是没这影像,我得下来看三回”。 不过选智能配置也得挑实用的,比如车机反应快不快? 导航会不会突然卡顿? 语音识别准不准? 比如你说“去XX医院”,它能不能直接找到最近的院区,而不是跳一堆不相关的地址? 这些细节影响日常开车的心情,具体某款车的车机配置、语音功能覆盖范围,暂无相关数据,试驾时多跟车机“聊聊天”,试试导航,就能知道合不合心意。
动力和油耗是咱过日子得算的账。 我自己开的车,动力不算强,但起步很平顺,踩油门的时候,速度是慢慢上来的,不会突然窜出去——对新手来说,“好控制”比“加速快”重要多了,之前试过一款动力太猛的车,绿灯起步没控制好,差点蹭到前车,后来再也不敢碰动力太冲的车。 油耗也得留意,厂家给的“百公里油耗”大多是理想状态,实际开起来会高一点。 比如我朋友的车,厂家说6个油,他在市区早晚高峰开,大概7个多,一个月通勤200公里,油钱差不了多少,但要是油耗太高,长期下来也是笔不小的开支。 具体某款车的实际油耗、动力参数,暂无相关数据,大家可以问问老车主,或者在车友群里聊聊,能拿到更真实的信息。
还有些小配置,看着不起眼,用起来却很方便。 比如无钥匙进入,上次买了一堆菜,手里拎着袋子,掏钥匙都费劲,靠近车的时候,车门“嘀”一声就开了,不用腾出手找钥匙;冬天开车,座椅加热太实用了,早上坐进车里,不用忍受冰冷的座椅,几分钟就能暖过来,尤其北方的朋友,这配置能提升不少幸福感。 选这些配置的时候,不用追求“全有”,得看自己用不用得上:比如经常跑长途,定速巡航能减轻脚的负担;要是家里有老人,后门有没有电动吸合,关门会不会太费劲,这些都是日常能用到的。
其实不管是驾考还是选车,咱都不用慌——挂科了有补考机会,只要按规则来,好好练,总能过;选车的时候多试、多问,找个“懂自己”的车,开着放心、坐着舒服,比啥都强。 等拿到驾照,开着自己选的车,慢慢熟悉路况,日子长了,自然就成了“老司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