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智行与竞品对比
2025年和2026年,是鸿蒙智行“五界”和BBA(宝马、奔驰、奥迪)以及蔚来、小鹏、理想这些新势力品牌之间差距拉得最大和最小的两年。到了2026年,BBA加起来的销量反而开始追上“五界”了。
五界超越BBA与蔚小理
好的,下面我用更口语化、更接地气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重新整理一下,方便你理解:
---
**第一部分:2025年和2026年,五界跟BBA、蔚小理之间的差距对比**
简单来说,就是:
1. **2025年**,鸿蒙智行旗下的“五界”(比如问界、智界这些)虽然可能还没完全追上奔驰、宝马、奥迪、特斯拉这四个BBA品牌中的任何一个,但差距已经很小了。
但到了**2026年第四季度**,情况就反过来了——**BBA加起来的销量和营收,反而可能赶不上“五界”了**。
2. **2025年**的时候,蔚来、小鹏、理想这些新势力(也就是“蔚小理”)在营收上可能还比“五界”多一点。
但到了**2026年**,情况就变了:**BBA加起来都干不过“五界”**。
不仅如此,“五界”的销量、单车均价、利润,可能都会比“蔚小理”强很多。
比如说,2025年8月,新势力销冠“零跑”所有车型的总营收,都不如“问界”一款车M8的营收;
理想汽车有6款车,总营收也就等于问界M8一辆车的营收;
而且它们的销量都是“万字头”,但一个是“2”开头,一个是“1”开头,差距还是挺明显的。
---
**第二部分:蔚小理和五界的首款车型上市时间、2024年销量、营收、利润,以及2025年前八个月的交付量**
下面是具体的数据整理:
- **蔚来**:
- 首款车型:**2018年6月28日**,ES8正式开始交付。
- 2024年:销量 **22.2万辆**,营收 **657.32亿元**,亏损 **224.02亿元**。
- 2025年1-8月:销量 **16.6472万辆**。
- **小鹏**:
- 首款车型:**2018年12月12日**,小鹏G3正式上市。
- 2024年:销量 **22.2万辆**,营收 **657.32亿元**,亏损 **224.02亿元**。
- 2025年1-8月:销量 **24.63万辆**。
---
总结一下:
蔚小理从2018年开始陆续推出自己的首款车型,到2024年销量和营收都有一定基础,但亏损也比较大。
而到了2025年,尤其是前八个月,小鹏销量增长明显,但蔚来销量略有下降。
而“五界”这边,虽然起步晚一些,但发展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在2026年可能就会出现“BBA追不上五界”的局面。
如果你需要我进一步解释某个点,也可以继续问我!
新势力汽车发展现状
好,我来用更口语化的方式把这段内容改写一下,听起来更像日常聊天:
---
先说说这几个新势力品牌的情况。
**理想汽车**:2019年12月,他们第一款车“理想ONE”开始交付,算是他们的开山之作。到了2025年的1到8月份,销量已经达到了26.32万辆,挺厉害的。
**零跑汽车**:他们2019年1月就推出了首款车型S01,虽然起步早,但销量也增长得不错。到2025年1到8月,销量已经卖了28.97万辆,比理想还多一点。
**小米汽车**:这是后来者,2024年3月28号才推出首款车SU7。不过发展速度也不慢,到2025年1到8月,销量已经达到了24.48万辆,也算是后起之秀了。
接下来是蔚小理跑米这几家在2024全年和2025年上半年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情况:
- **蔚来**:2024年卖了22.197万辆,营收有657.3亿,但还是亏了224亿;到了2025年上半年,销量是11.42万辆,收入310.4亿,亏损缩小到了117.45亿。
- **小鹏**:2024年卖了19.0068万辆,营收408.7亿,亏损57.9亿;2025年上半年销量反而上升到19.7187万辆,收入340.9亿,亏损也减到11.4亿,看起来慢慢在好转。
- **理想**:2024年卖了50.05万辆,营收1445亿,赚了80.45亿,真的是赚得不少;2025年上半年销量20.39万辆,收入561.72亿,还能赚17.44亿,稳得很。
所以你看,这几家新势力里,理想是最赚钱的,而蔚来和小鹏还在努力扭亏,小米虽然刚起步,但势头也不错。
---
这样讲起来是不是更自然一些?如果你需要更简洁或更详细的版本,也可以告诉我。
鸿蒙智行冲击高端市场
好,我来用更口语化、轻松一点的方式,把这段内容重新整理一下:
---
零跑汽车在2024年的销量是29.37万辆,营收达到了321.6亿元,但净亏损还是有28.2亿元。到了2025年上半年,销量涨到了22.17万辆,营收也增加到242.5亿元,这次终于赚了0.3亿元,算是小赚了一笔。
再来看鸿蒙智行这边,他们搞的“五界”车型,第一款上市的时间比新势力里的蔚来、小鹏、理想、哪吒、小米这些品牌平均晚了四年多。但没想到的是,当这五个品牌凑齐一年之后,销量和表现直接干掉了BBA(奔驰、宝马、奥迪)的总和,而且跟新势力们已经是一个量级了。
余承东带鸿蒙智行五界出来,目标本来就是冲着干掉BBA和特斯拉去的,不是为了跟新势力抢市场。不过话说回来,五界卖得好的话,难免会“误伤”一下友军,也就是新势力那些品牌。
2025年5月30号和9月23号,鸿蒙智行第四界和第五界的首款车陆续上市了。到了2026年9月23号,也就是五界聚齐一周年的时候,它们的销量、营收、单车均价和利润,就已经全面超越BBA加起来的总和了。
既然五界首聚一年就能干掉BBA,那到2026年,它们在营收、价格和利润上肯定远远甩开新势力的蔚小理跑米。至于销量能不能超过他们,可能就不那么重要了。
再看看时间线:
- 2022年3月5号,鸿蒙智行第一款车问界M5开始交付;
- 2023年11月28号,第二款车智界R7正式上市;
- 2024年8月6号,第三款车享界S9也出来了。
所以说,鸿蒙智行这波操作,真的是有点猛啊,节奏快、布局广,目标也很明确,就是冲击高端市场,甚至直接对标传统豪华品牌。
---
如果你想要更简洁或者更幽默的版本,也可以告诉我,我可以继续调整~
鸿蒙智行技术领先
2025年5月30号,鸿蒙智行的第一款“尊界”S800正式上市了。到了2025年9月23号,他们又推出了“尚界”H5,这是尚界的首款车型。
跟新势力里的蔚来、小鹏、理想、哪吒这些品牌相比,鸿蒙智行这五界的车,上市时间平均晚了四年多。也就是说,人家早就开始卖车了,他们才刚起步。
而且,这五家鸿蒙智行的主机厂,一个都没靠资本市场融资。他们全靠华为车BU自己掏腰包,投入了上千亿资金来研发技术,还把技术输出给合作伙伴。再加上华为海思、数字能源、云计算这些部门,他们在芯片、电池、快充、电机等方面也投了不少钱,总研发投入加起来绝对不止2000亿。
反观蔚小理跑米这些新势力,虽然从资本市场融了大约1392亿人民币,但他们的研发投入加起来,连华为一家都比不过。更别说技术成果和产品力了,跟华为差距太大,根本没法比。
还有个关键点是,2025年4月22号,华为发布了ADS 4自动驾驶系统和鸿蒙座舱5。这相当于直接让蔚小理跑米这些新势力在L4级别的比赛中提前出局了。
根据华为主导制定的国家自动驾驶分级测试标准,现在所有新势力、传统大厂,包括特斯拉,它们的车在测试中遇到5厘米厚的纸箱时,只能做到L2或者L2+,根本过不了关。而华为ADS系统的车,却全部都能通过测试。
所以说,华为不仅在技术上领先,还在标准上掌握主动权,这让其他车企很难跟上。
降低自动驾驶标准
其实,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的朱西产教授提出降低L2、L3级别的标准,也就是所谓的“60分自动驾驶系统万岁”,他的本意是好的,但被一些人误解了。
现在国家最新发布的测试标准,其实已经在华为的标准基础上做了一些下调。如果不降的话,很多非华为系的车企可能根本过不了测试关。
根据不完全统计,这些新势力车企——蔚来、小鹏、理想、哪吒、小米——通过美国、香港等资本市场融资加起来大概有1392亿人民币左右。
具体来说:
- 蔚来汽车通过美股和港股融资约222亿元人民币(按发行价折算),再加上2025年9月的一轮融资82.5亿元人民币(约11.6亿美元),总共约304.5亿元。
- 小鹏汽车在美股和港股合计融资约310亿元。
- 理想汽车在美股和港股合计融资约270亿元。
- 零跑汽车在港股融资约91亿元,加上从斯特兰蒂斯那边拿到的116亿元(零跑出让21.26%股权,价值15亿欧元),总共约207亿元。
- 小米汽车在2025年3月25日通过港股融资425亿港元,约合300亿元人民币,这部分也计入了小米汽车的业务中。
所以整体来看,这些新势力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规模确实挺大的。
不过,他们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成果,跟华为车BU相比,还是差了不少量级。
新势力技术短板与竞争策略
咱们今天来聊聊现在一些新势力品牌的粉丝,特别是那个网红车的极端粉丝,他们还觉得自己挺牛的,说什么“打四界五界”,好像自己多厉害似的。但现实是啥?他们自家的车连L2级别的自动驾驶都过不了,结果被调查、被召回,这事儿怎么还成了“荣光”了?
说真的,华为车BU加上引望的技术实力,五家新势力加起来都不够人家零头。很多人以为搞定芯片、搞定车机系统、搞定激光雷达、搞定自动驾驶系统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呢?这五家新势力的芯片、车机系统、激光雷达,全是外购的,就连自动驾驶算法,很多公司都是买点类似香港大学的神经网络技术,稍微改一改就用上了。
那新势力怎么跟“五界”打呢?其实鸿蒙智行才上市了9款车型,30万以上的高端车型里,超过50%都是销冠,比如尊界S800、问界M9、M8、M7,还有享界S9纯电和S9T旅行版。这些车卖得风生水起。
再看看智界R7和S7,虽然价格比小鹏P7、Model Y、Model 3便宜,但它们并不是产品力不行,而是因为尹同跃董事长已经把之前负责智界双七的两个高管给“点杀”了。至于M5没成为销冠,其实它是赛力斯2021年纯电版SF5优化过来的。而享界S9本来就是问界M9的升级版,35到40万之间早就爆款了,北汽和华为2.0合作之前,根本就没认真干活!
那么现在新势力里的“蔚小理”是怎么应对的呢?
第一招:抱技术大腿,直接拥抱华为的ADS 4.0和鸿蒙座舱5.0。
第二招:学零跑,加大自研零部件,降低成本。
第三招:也学零跑,去抱全球十大主机厂的大腿,找靠谱的合作伙伴。
总之,现在的局势是,光靠“喊口号”、“造概念”已经不行了,真正能打的,还是那些有技术、有实力、能落地的品牌。
销量下滑原因分析
第四点,像零跑、小鹏一样,开始往20万元以下的红海市场冲。
有网友说理想销量下跌是因为被攻击,但问题是,理想被攻击的源头是不是鸿蒙智行的问界?没有!
理想销量大幅下滑,主要原因还是它没有技术护城河。前两年赚了198亿,其实靠的是时间差和差异化,有点“运气成分”。
就像蔚来当初赌换电模式,或者小鹏靠智驾系统,也只不过赢了一年多,属于阶段性胜利。
还记得两年前,李想还很自信地喊出2025年要干到160万辆、营收5000亿,那叫一个傲娇啊!
结果现实是,2025年能完成目标的四分之一,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2023年6月22日,国家宣布延续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李想当时在社交媒体上还发话:“我们团队要是完不成2025年的战略目标,就没有任何借口了。160万辆/年,5000亿营收,2026年初就能验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