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推多品牌战略,一个平台支持三品牌,共享技术资源

说到蔚来这家公司,估计大家都不陌生。

这些年新能源车搞得风风火火,蔚来算是新势力里边的牌面了。

最近他们的交付量突破了4万辆,这还真不是一般的水平。

更关键的是,这个数字不是靠一个品牌冲出来的,而是蔚来、乐道、火萤(firefly萤火虫)三个品牌一起发力,一块儿把这个新高度给撑起来了。

蔚来推多品牌战略,一个平台支持三品牌,共享技术资源-有驾

这事背后的门道,其实特别值得聊聊。

很多人一说到搞多品牌,脑子里直接想到以前国产车那种“多生孩子好打架”,一个主品牌加一堆子品牌,结果不是互相抢饭吃,就是搞得四不像。

蔚来这回不一样,人家不是一窝蜂地盲目扩张,而是走了一个更聪明、更集约的路子。

用大白话说,就是用同一套底子,养出三种不一样的娃,但这些娃儿不是互相掐架,而是各有分工,一起往前冲。

说白了,蔚来这套路的核心,就是他们所谓的NT3.0纯电共享平台。

啥意思呢?

就是这五年下来,蔚来花了大价钱、下了大功夫,弄出来一个很牛的技术底盘。

这个底盘真有点像汽车界的“乐高积木”,想要造啥样的车,直接在这基础上组装拼接,该省的省、该加的加。

比如蔚来主品牌的车,追求高端、智能、豪华,那就在这个平台上多塞点高配玩意儿;乐道品牌是面向家庭、务实、性价比高,那就把三电系统和空间优化这些优势拿出来用;至于火萤,这就是纯粹冲年轻人、入门级市场的,直接把电子架构和基础软件复用一遍。

重点在于,这不是简单的换壳。

蔚来做的是模块化、标准化,但每个品牌都可以根据自己目标用户的需求灵活组合。

就好比一套房子的地基、框架、管道、线路都一样,但装修风格、家具布置完全可以千差万别。

这样一来,蔚来就能用很低的成本和很短的时间,快速推出符合不同市场的车型,而且每个品牌看起来都像是精心定制的,用户买回来不觉得被糊弄。

再说说供应链和补能这块。

其实很多新势力品牌死就死在这一环。

独立品牌单打独斗,量小成本高,议价权也弱,供应商都不拿正眼看。

但蔚来怎么做呢?

三大品牌一起下单,订单量一上去,跟供应商谈判底气就足多了,核心零部件的价格压得下去,整个采购、物流和库存都能统一管控,资源利用率直线上升,浪费的东西越来越少。

补能体系就更不用说了,蔚来早早就铺开了换电站、充电站,现在三大品牌的车主全都能用,不用为每一个品牌单独建一套体系,投入小,效率高,体验还一致,用户也愿意买单。

其实这种做法,拿打仗来比喻,就是兵力集中、火力覆盖。

不是像有的企业那样,一个品牌就像一个小部队,零打碎敲,还互相拆台,最后谁也打不赢。

蔚来这里,三大品牌是统一指挥、资源协同,哪里需要往哪投,互相不红眼,反而能形成合力。

蔚来推多品牌战略,一个平台支持三品牌,共享技术资源-有驾

这一点,很多同行真得好好学一学。

很多人会问,蔚来多品牌战略为什么能成功?

难道别的公司不懂?

其实大家都知道多品牌有好处,但关键是你得有能力把这些品牌整合好。

不是说你多造几个子品牌就能多卖车,关键是背后有没有一套强大的系统,把各个品牌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还能把成本和效率压到极致。

蔚来靠的,就是这套“共享-协同-高效”的底层逻辑。

多品牌的关键不是数量,而是质量,是协同。

蔚来做到了这一点,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说到这,咱们可以换个角度想想。

新能源车这几年竞争有多激烈,大家都看在眼里。

前有特斯拉横冲直撞,后有比亚迪、吉利、长安这些老牌车企发力,新势力里哪吒、小鹏、理想一个比一个拼命。

蔚来如果还像前几年那样只靠一个品牌、几款车型,别说突破天花板,可能早就被淘汰了。

现在汽车行业拼的是什么?

拼技术、拼成本、拼生态,更拼速度和资源整合能力。

蔚来这三大品牌模式,其实就是给自己开辟了一条新赛道。

咱们再细说点内行话。

平台化、模块化、标准化,这些词听着高大上,其实本质就是让企业的“创新”和“效率”同时提升。

以前造一辆新车得单独研发,几年才能出来一款。

现在有了共享平台,开发周期大大缩短,研发费用摊薄到每一辆车上,单车成本自然降下来了。

再加上采购、物流、技术、数据都能复用,整个体系跑得特别顺畅。

蔚来能做到4万辆的月交付量,这浪花可不是随便拍起来的。

其实,这套东西不仅仅能让蔚来在新能源车领域立足,未来扩展到智能驾驶、车联网、出行服务,甚至整个智能硬件生态,都是有可能的。

平台和生态的强大,才是蔚来真正的护城河。

蔚来推多品牌战略,一个平台支持三品牌,共享技术资源-有驾

你看小鹏、理想现在也在学这些套路,但蔚来已经把这条路走通了。

未来谁能在平台能力、生态协同上跑得更快更远,谁就能笑到最后。

当然,蔚来也不是没有挑战。

首先,多品牌虽然有协同优势,但也考验管理能力。

怎么防止品牌之间的定位重叠、资源倾斜?

怎么让三大品牌在同一个体系下各自有特色、互不干扰,又能互相赋能?

这对蔚来管理团队是个大考验。

再一个,新能源市场变化太快,技术进步一日千里,用户需求随时可能翻篇。

蔚来必须持续投入研发,保持平台的先进性,否则就会被后来者超越。

还有,蔚来这套模式对资金、技术、管理、供应链都有极高要求,不是一般新势力想学就能学会的。

过去几年,很多新势力品牌在补能、研发、供应链上都没跑通,死在路上的比比皆是。

蔚来为什么能活下来、发展壮大?

就是因为人家早早看到了大趋势,提前布局,把自己的护城河越挖越深。

放眼整个行业,说实话,中国新能源车要想真正崛起,必须走向平台化、生态化。

蔚来这次算是给行业上了一课,教大家怎么用“集约式”战略实现降本增效、快速扩张。

未来几年,肯定会有更多车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谁能把平台打磨得更好,把供应链搞得更稳,把生态做得更大,谁就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最后再说一句,蔚来今天的成绩只是个开始。

4万辆交付量,是他们这套模式初见成效的标志。

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随着新能源市场进入淘汰赛,只有那些能不断升级能力、持续创新、把握用户需求的企业,才能走到最后。

蔚来要想保持领先,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得继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优化平台协同,提升品牌竞争力,让三大品牌各自精彩、又能互相助力,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里活得更好。

归根结底,蔚来做多品牌不是一拍脑门的冲动,是深思熟虑的战略选择。

靠着“技术共享、生态协同”,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让每一个品牌都能轻装上阵、快速响应市场,这才是真正的本事。

未来谁主沉浮,就看谁能把这条路走得更稳、更远。

蔚来算是走在了行业前头,但路还很长,咱们拭目以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