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在写什么吗?就是盘点一下现在市场上那些六座SUV,真实体验点滴。毕竟别看数据多,就是买车买心情嘛。
先说问界M7。这车一出来,火得不行,虽然30万的价格放在那,看着就挺肉疼,谁不盼着个华为帮扶的驾驶辅助?但我跟朋友聊天,他说:问界M7,除了价格以外,啥都好。 确实如此。大空间,便利性,都挺能打。而且,问界的辅助驾驶,居然还能站着吃饭的感觉,别问我怎么知道,手边那台车的副驾驶还在盯着导航,嘴里还念叨再快点吧。(这段先按下不表)价格这事,我估算一下,10万到12万一辆车的利润空间是个硬杠,加上研发和供应链的压力,问界开价30万,的确得有点资本底气。
然后看看问界M8。其实就是M7的简配版,少了点雷达,没什么大差别,价格就差别很大。这个价格区间很微妙:等于把理想L9打到市场里,进口车的思路,能省点钱,我倒觉得是个趋势。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过,辅驾层面差别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但效果就差一截。问界M8的销量还算不错,至少比去年同期多了10%-15%。我猜,这跟问界的广告投放+辅助驾驶提升有关。
讲到蔚来ES8,真的是让人惊喜。价格砍到30万以下了,我在想,份额是不是快被压缩到了底部?它够大,电气化也不错,还能换电,反正这车只要给你没啥大错,卖多贵都有人买。只是,价格来的有点晚了——和同价位的爆款比,比如理想L9,确实差点意思。毕竟,换电是个好用但有争议的功能。你知道我之前翻了下笔记,碰到一些修理工说:换电方便,省时间,但投资大,门槛高。 你们平时是不是也在想,换电这样好的事,未来会变成洗衣机的完美方案吗?(这段打个比方)
乐道L90,那真是暗中发力的典型。去年我跑市场,发现它的价格越来越实惠,还能纯电六座,尤其适合喜欢大空间、想要全电动+换电的朋友。其实我觉得它的模式就像手机市场,从最开始的贵到爆炸,到后来价格逐步降低迎合用户需求。你说,未来是不是换电站会像在咖啡店一样普遍?别笑,这是个问题。蔚来的未来很关键点:是真要解绑换电,还是继续烧钱建设换电体系,都是个大问号。
我还特意翻了下相册,看到一张朋友的车内照片,满是喧嚣的空间——长途长时间开车,空间够用就得好好考虑。理想i8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贵得我都在想,这价格到底值不值?要不是被造车新势力比来比去,我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只会挑毛病。
再讲讲传祺的向往S9。五座比六座更友好,省了不少空间浪费。我自己对这个价位还挺糊涂,觉得五座的确更实惠,尤其是对家庭用车来说。市场上套路很多,怎么选?这个就得看需求了。就像我那天问个朋友:你是喜欢空间还是技术?他笑着说:都喜欢,但技巧多一点就难了。
深蓝S09这车,刚上市我确实被营销弄迷糊了。那广告铺天盖地,为啥还说套路太深?我在想,是不是太用心打广告而反伤自己?不过单看车型,整体还是OK的。它的高配版带辅助驾驶,开起来还挺顺手,但我在打电话确认价格时,客服抱怨一句:价格太浮动了。(这段也别太认真)它们的市场脆弱和一味追高的策略其实挺危险。
吉利银河M9还算清晰定位。我觉得,价格如果能降到差不多26万,可能会有点吸引力。对比同价位的零跑C16,我觉得侧重点不同:零跑那些创新设计更前卫,而吉利通过调性稳扎稳打,最终还得看真正体验效果。
极氪9X,哎,它的价格真的让人皱眉头。起售价到45万+,配置没啥大毛病,就是个高配标配,辅助驾驶才是真核心竞争点。有人在微博问:到底要不要买?会不会很快被问界M9甩两条街?我不敢大声说,毕竟高端这个标签,谁都想站在顶端,但配置、体验,差异化压根就不够多。
腾势N8L,这车还在预售,31.98万听上去有点吓人。尺寸大,支撑性强,硬派属性明显。价格真是个难题。我心想,这要是能再便宜两万,销量说不定还能稳点。你们觉得呢?辅助驾驶有激光雷达,功能多,但价格太硬,谁都在琢磨:打折能不能快点到?(这段问个你们觉得)。
现在市场上的六座SUV,各有角逐的精彩。你们会怎么选?到底哪款最接地气?我自己都还在犹豫,可能这就叫车如人生,还得试试不同车型,才能找到心头好。不过这个,留点悬念,也许下一次会带你们一起挑战体验。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