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众南京工厂在历经一年的传闻后,再次传出停产消息,预计将在2025年正式关闭。此举标志着合资车企关厂潮已从法系、韩系扩展至曾在国内市场占领导地位的德系车企。
虽然上汽大众此次关厂主要源于产业政策的调整,但不可否认,随着本土品牌的崛起,许多合资品牌在外观设计、内饰质感、动力性能以及性价比等方面,已难以与本土品牌抗衡。
在当前利润持续下滑的形势下,合资车企选择关闭冗余生产线以降低运营成本,实属无奈之举。
对于老一辈人来说,上汽大众曾深受国人喜爱,甚至每家每户都梦想拥有一辆大众汽车。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观念的更新,上汽大众昔日的辉煌在本土品牌面前已显逊色。这正是时代进步的体现,如同逆水行舟,不前进则意味着后退。
早在去年,就有关于上汽大众将关闭南京工厂的消息传出,但公司一直未予官方回应。今年5月12日,上汽大众甚至组织了小规模的媒体参观南京工厂,然而停产传闻仍不绝于耳。
南京工厂原属南京汽车,自2007年被上汽收购后成为上汽大众的首家上海以外工厂,2008年正式挂牌。目前,该厂拥有2000余名员工,主要生产大众帕萨特、斯柯达速派等车型。
据厂内员工透露,他们曾收到一份关于是否愿意在工资不变的情况下接受海外工作调动的秘密调查问卷。
事实上,南京工厂的关闭计划在过去的一年里一直在酝酿中。据员工反映,上汽大众根据员工业绩分为A、B、C三级。去年年终业绩为C级的员工,在接到通知后,若对补偿满意,可与人力资源部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此前,安亭第一工厂的关闭并未引发上汽大众的负面舆论,主要得益于公司妥善的后续处理措施。在关闭前,该厂员工人数已减至1000余人,为安亭三家工厂中最少。
这些员工大多被安置到上汽大众安亭三厂和MEB工厂,或转移至其他工厂。由于员工得到了合理安置,上汽大众并未出现大规模裁员。然而,南京工厂的情况更为复杂,周边缺乏其他工厂且南汽老员工众多,因此关闭计划的实施需谨慎行事。
近年来,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合资车企关闭国内工厂已屡见不鲜,如神龙汽车、北京现代、长安福特等。然而,上汽大众关闭工厂的消息仍备受关注,主要源于其在汽车行业的历史地位。
作为最早成立的合资车企之一,上汽大众凭借大众桑塔纳、大众捷达等国民车型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015年至2018年期间,上汽大众连续四年蝉联国内汽车市场销量冠军。
然而自2019年起,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比亚迪等本土品牌逐渐成为市场新宠。上汽大众在新能源浪潮的冲击下销量持续下滑。因此,当贾建旭于2023年2月接任上汽大众总经理后,公司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给予了更多重视。
在过去的一年里,大众ID.3系列连续多月实现月销过万的成绩,成为中国市场最畅销的合资新能源车型之一。
尽管上汽大众紧跟潮流推出了ID.系列电动车型,并参与了激烈的市场价格战,但其背后的利润状况却不容乐观。在加大电动车投入后,虽然2023年销量下滑速度有所减缓,全年销量仅减少约1万辆,但公司利润下滑速度却在加快。
据上汽集团年报显示,2023年上汽大众全年净利润为31.3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5亿元。在电动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上汽大众虽然努力维持了销量稳定,但要想扭转利润下滑的趋势,仅靠关闭工厂显然是不够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消费者需求的转变,曾经风靡一时的合资车型如今面临着与本土新兴势力的正面竞争。这场竞争不仅考验着企业的技术实力,更考验着其对未来市场的预判和应变能力。上汽大众的转型之路充满挑战与机遇,每一步都如同走钢丝般惊险刺激。同时,它也向其他车企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不创新就意味着被淘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