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你今天怎么还没回来啊?”微信那头是女儿软软的声音。我踩下刹车,停在红灯前,心里像被针扎了一下。我已经很久没那么早到家了,自打成了网约车司机,每天晚上都要开到十点之后,回到家时,女儿已经睡下。周围夜色深重,车内飘着乘客遗留下来的柠檬香水味,孤独像雨,一点点渗透进我的生活缝隙。
这一天,从早上六点半的闹铃开始,就注定不会轻松。打车接你的时候,我努力用微笑掩藏倦意。等你落座,我下意识地打量后视镜里自己的表情——尽量亲切一点,毕竟送去上班的,是比我幸运多少倍的“白领”。可哪有人愿意早起,只为羡慕他人的好运气?你主动聊起天,我顺着话题,说了我的故事:被裁员、找工作无门、送外卖超时、直到开车为生。其实这些话早就在脑子里酝酿过无数遍,只是很少这样,一字一句地说出。
被通知公司裁员那天,正是春节后上班第三天。年前还是“优秀员工”,节后就变成了人事废纸堆里的一页履历。补偿N+1,总共到手1.3万元,和年夜饭的热闹气氛比起来,简直像是一场反差荒诞的笑话。我本以为,公司的体面能留住努力两年的自己。可HR在玻璃房愧疚地递过来赔偿时,只有一句,“公司调整,你辛苦了”。这一瞬间的无措,只有回家后,和丈夫对视时眼眶微红,最懂。
给孩子收拾好书包,看着他背影踏进校门,自己随手点开了招聘网站。35岁的简历,被冷冰冰的数据筛了无数遍。谁也没有预料,内推简历、老同学帮忙,最后还是石沉大海。那种感觉就像是掉进池塘的石子,看着一圈圈涟漪,下一刻就消失不见。电饭锅咕噜噜响着,丈夫下班也不再谈论“下个月的账单”,只是默默把菜端出来。
送外卖的日子,时间碎成无数小段。起初我以为,只要肯吃苦,就有订单。可现实是,绕路、迷路、超时、始终挣扎在三四十单和五六十元间。饭点一过,手机界面就冷清下来。有一次,终于送完最后一单,夜里十一点,北京小区门口的灯光洒下来,我在电动车上坐了二十分钟没收拾心情。那一刻真的有点想哭,可擦干眼泪,还不是得回家。
靠着家里那台电车,总算加入了网约车大军。每天早上拨好定闹钟,就像年轻时的自己,去赶人生的第一趟地铁。一天跑下来,算算收入,不过百来块,恰好填补生活最紧要的空白。可是,等红灯的间隙,看对面司机打着哈欠,还会琢磨:“那些西服笔挺的白领,会不会也很焦虑?他们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也得出来拼单生存?”
我常常问自己,这是不是当年高考没多考几分、没选对专业的报应。要是考上了本地本科,能混进大公司,今天是不是就不会面临“被优化”?但那些同学里上了名校的,也不是人人都混得好。有的因公司倒闭,从销售转到超市理货员,日子未必比我容易多少。命运的齿轮,似乎从不按人预想的那样旋转。
这两年你会发现,财富开始悄悄“换赛道”了。你刷短视频,看到几十万粉丝的小主播一月收入抵我一年工钱。邻居老赵家的儿媳妇,拍厨房做饭主妇日常,去年搬了新家,换了SUV。人们都说他们会赚钱,其实谁都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咬牙扛过最初的无人问津、怎么熬过摄像头前的自我否定。
我心里明白,网红不是谁都能做的。没有资源,也学不会剪辑,更没资本聪明地掌控流量。可是,当你每天接到各式各样的乘客,看到这些人与工作的关系,反倒不再那么焦灼——有人在找工作,有人刚离婚,有人一边开视频会一边打车。每个人都在寻找突破口,财富只是流向他们更能把握机会的手里。
有时候,车里突然冷场。有人接电话,我从后视镜里看他们的神情——紧张、焦虑、带着不安。以前觉得只有自己倒霉,现在想,每个人都各有各的难。我要努力,但不是被鄙视地努力,而是希望能在流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块稳稳的“地板”。
你下车时,跟我挥手道别,我笑着点头。那一刻想问你一个问题——你有没有害怕过,每天正在过的安稳生活,会猝然失控?你会怎么应对自己的“不确定”,你相信努力有什么意义吗?
天色渐亮,新一轮订单跳了出来。我踩下油门,心里默默提醒自己:哪怕全社会都说经济不好,也许生活的机会,只是换了一种模样。至于能不能抓住,或许就看你有没有勇气,在翻涌的“下行”浪潮里,给自己选择第二次机会。不必自嘲,不必羡慕,每个人的稳稳的幸福,都藏在自己默默咬牙坚持的路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