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并非不发展氢能源汽车,而是将其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与纯电动汽车等并行推进,只是目前发展规模和普及程度相对较低,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 技术瓶颈尚未完全突破
- 氢燃料成本高:目前氢的生产(尤其是绿氢,即通过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较高,且提纯、储存技术复杂,导致氢价居高不下。
- 燃料电池寿命与成本: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如催化剂)依赖稀有金属,成本高且寿命有待提升,制约了整车性价比。
2.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 加氢站数量少:截至目前,全国加氢站数量仅数百座,远低于加油站和充电站,且建设和运营成本高(单座加氢站成本约为充电站的10倍以上),难以满足大规模使用需求。
- 储运难度大:氢气的压缩、运输需要特殊设备,安全性要求高,进一步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门槛。
3. 应用场景尚未大规模打开
氢能源汽车在续航、补能速度上适合商用车(如重卡、公交)等场景,但在乘用车领域,纯电动汽车已凭借产业链成熟度(如电池、电机技术)占据先发优势,消费者接受度更高。
4. 政策与资源倾斜差异
我国早期在纯电动汽车领域布局更早,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从电池材料到整车制造),政策支持和市场资源相对集中。而氢能源汽车仍处于示范应用阶段,政策更多聚焦于技术研发和试点项目。
综上,中国对氢能源汽车的态度是“稳步推进”,而非“不发展”。随着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完善,氢能源汽车有望在特定场景(如商用车、长途运输)发挥重要作用,与纯电动汽车形成互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