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聊汽车知识#
常见情况:
汽车加满油之后油量表指针位置没有变化,或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或行驶中缓慢上升。这是非常多的汽车都存在的问题,有些新手司机加油只有没有注意油量表,但在行驶中忽然发现油量没有增驾;于是就会担心汽车是否会漏油,或者加油站有没有给加油。其实问题并不在于加油站,而在于两种类型的油量表的指示原理和反应速度。
加油之后需要等待几十分钟或几小时,甚至需要熄火后次日才能看到燃油的正常油位;存在这种问题的车辆大多是用机械式油量表,曾经的轿车和面包车的油量显示大多通过“指针”,指针的背壳后面不是电子式的马达,而是一组“双金属片稳压调节器”。
不过在了解调节器之前还需要了解“油浮”与油量的关系,汽车的油箱内部会有一个浮球,浮球连接的是导线;燃油消耗与加注时自然会上下浮沉,浮球垂直高度的变化会带动导线调整可变电阻。
电阻的概念就不赘述了,简而言之电阻越大电流越弱,电阻越小电流越强;加注燃油只有的油浮会升到高液位,此时可变电阻会调整到很大的电子标准。通过可变电阻输入到燃油表的电流自然会减弱,过强的电流作用于双金属片会失去升温;金属薄片升温加热后会有大幅的变形,此时会推动指针往F(满)的位置移动。
反之燃油消耗导致浮球下降之后,可变电阻阻值增强会造成输入到油量表的电流减弱;那么金属片电流弱则会降温,降温后的形变程度逐渐减弱,油量指针就会被推回到E(油量少)的位置,这就是机械式油量表的运行原理。
重点:加油的速度是很快的,尤其是一些油箱容量仅仅30-50L的紧凑级和以下尺寸的车辆;快速的加油会让油浮快速的升高,加油完成后启动车辆才会给油路中的电路通电;此时可变电阻的阻值虽然减弱,但是本身就不够强的电流作用于燃油表的双金属片、加热金属片使其形变还是需要时间的。
因为这些缠绕在金属片上的导线传导热不会“一蹴而就”,所以指针式的油量表总会反应比较“迟钝”;同时油箱里的可变电阻在油位过低时,油箱中的空气会与可变电阻的表面产生氧化反应,电阻的调整会受到影响甚至失灵或异常指示油位,这会让加油之后的油量表回位更慢。
1:加油只有油量表一点点变化都没有,启动之后也没有变化。
这种情况也是比较常见的,不过并不是故障或其他原因;问题主要出在加油的时候,启动开关停留在ON挡。此时油泵持续运行(泵油),电子式油量表也在持续运行;理论上加油之后也会改变油浮的电阻阻值,随着油位的变化会逐渐增量。
但是一些车辆在加注过程中不随着阻值和电流变化重新读取数据,车辆没有彻底熄火则采集的数据还是熄火之前;数据存在ECU行车电脑的“RAM”里,在启动之后仍旧按照之前的采集数据显示,所以油量表的电子刻度线也就不会发生变化。解决的方式只有彻底熄火(拔掉钥匙或一键启动熄灭车机),之后再启动则能够读取最新采集的数据了,也就是油量会正常显示。
2:电子油量表采集数据不“精准”,加注之后显示“续航里程不减反升”。
这种情况也是比较常见的,但是就不属于什么故障问题了。比如加油完成后油位刻度线正常,显示续航里程为500km;然而在长途行驶开始之后,续航里程反而变成了510-530km,这种情况与油量指示无关,即使刻度线没有变化。
问题在于行驶中的“平均油耗”的变化,大部分长期在城市道路使用,在准备从高速公路或其他道路长途自驾的车辆;其加油之前的油耗可能是10L/100km,但是在畅通道路行驶一段时间后,油耗会下降到8L/100km。车辆计算续航里程是按照耗油量来计算,50L的油箱以10L/100km的油耗计算当然是续航500km,降低到8L/100km之后即使余量还有45L,续航也会在560km以上,这是个比较常见但不属于故障的现象。
最后再讲一个常见的问题:
加油之后的前半箱油下降很慢,但只要指针过中线之后,油表下降速度就会很快。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因为汽车的油箱不是“直上直下”桶型,乘用车使用的基本都是“异形油箱”;而且都是安全标准更高的工程塑料材质,在碰撞或托底摩擦的时候不会起火。更重要的是这种材质容易“塑型”,所以也才叫做塑料;形状要与底盘贴合,大多为漏斗状或马鞍形。特点上大下小,上半部分的容积要比下半部分大。
但是电子式的油量表只能是直上直下的浮动,油浮带动的导线与金属导杆连接,位置的变化会调整电阻阻值;不过显示模块不通过原始得劲金属片来调节指针,以“电信号”调整会更加精准。
然而精准的也只是“垂直高度”,并不能以“宽度”综合计算容积;所以实际容积更大的上半箱油会显得很耐烧,下半箱油实际油量少则会下降很快。而且油量到中线之后的实际可用量还要去掉“油量表指示灯”点亮后的余量,这就会感觉下降更快了。关于油箱和油量表了解这些就好,油量表和油泵的故障率其实是极低的。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授权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转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