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智能浪潮奔涌的今天,数据闭环能力正成为这场技术与市场的双重竞速中比拼的关键。
奇瑞的选择,给了市场一个新的车企-供应商合作范式。凭借着不止做量产、还兼具L2+到L4;不止聚焦国内,还放眼全球的商业化思路,轻舟智航正成为越来越多车企智能化转型路上的必选项。
自动驾驶的赛道从不缺乏野心,然而,想要在这场亿万征途中行稳致远,技术深度、量产能力与全球格局缺一不可。
以下为正文:
2025年3月18日的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公开表示,奇瑞在下一个20年要多吃智能化的“饭”。更早之前,他曾说过:“奇瑞智能化也不客气了,(2025年)必须进入头部。”
当时的奇瑞,面临的是这样一个处境:
其一,市场竞争激烈,智驾渗透率待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尤其是在A级车领域竞争激烈,每家车企都试图在各车型拿出响亮的智能化配置。
其二,技术路线走入深度研发新阶段。此前,奇瑞在智能驾驶的研发上曾采取“自研+合作”的双轨战略。2025年,奇瑞对智能化研发体系进行了整合,将雄狮科技、大卓智能与研发总院相关业务统一成立“奇瑞智能化中心”,旨在形成更强合力,进一步支撑智能化战略快速落地。
其三,数据闭环和出海适配。奇瑞向来是想要出海且争做第一的,对海外数据、模型训练都需要格外重视。
基于此,奇瑞需要至少考虑几件重要事情:
其一,坚定技术路线,高效整合资源;其二,加快技术投入与商业回报;其三,构建支撑全球化创新的数据闭环与落地能力,这个过程势必要找到靠谱且步调一致的合作伙伴。
理解了上述几个方面,就明白了奇瑞今年以来一系列动作的底层原因。
01
有些事情只能靠供应商
智能驾驶的成熟度是一个整体性问题,其本质是用海量真实数据去“喂养”AI模型的过程。尤其是应对那些极端天气、复杂路况等“长尾问题”,没有足够的数据积累,技术突破就无从谈起。
以往的许多智驾合作,车企和供应商之间往往是拘谨的,从传统意义上的“甲乙方”采购出发,势必会带来“若即若离”的关系。但自动驾驶的合作显示不是“一锤子买卖”,尤其是在长尾问题更多、对数据发挥能力要求更高的当下,车企需要的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供应商,而是一个能与之“技术共研、产品共创”的长期战略同盟。
从这个角度看,就能理解奇瑞近期与轻舟智航的合作为什么从一开始就刻意跳出框架。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只有与具有深度量产经验的供应商合作,才能发挥出数据真正的价值。截至目前,轻舟智航已实现NOA全栈方案量产上车超过60万台,市占率行业领先,构建了规模化数据闭环的入口。
简单概括来说,自动驾驶安全突破的根本在于核心驾驶能力的提升,规模化数据闭环才是修炼内功的根本。作为量产经验最丰富的供应商之一,此时的轻舟更能承得起奇瑞迅速交付、快速迭代、长期成长的思路。
相应的,奇瑞与轻舟智航的合作也侧面证明了,智驾市场正在走入一个厚积薄发、良币驱逐劣币的临界点,真正有积累的公司在胜出。未来3到5年,市场格局将高度收敛,这场淘汰赛会迫使车企重新思考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
02
奇瑞看中的“长板”逻辑
伴随着新型供应链关系,主机厂和市场不再需要临场作业能力优秀、实际落地能力堪忧的公司,而是需要“基座能力”强大的公司。
所谓的“基座能力”,是一个超越单一功能点的、系统性的强大根基。它是一套能够持续、稳定、高效地解决海量问题的引擎和机制。这套能力的核心支柱至少包含三个方面:技术底座、规模化数据闭环与驱动、工程化与全球化。
对于志在全球化与全面智能化的奇瑞而言,它需要的“长板”必须能同时支撑其技术、成本与出海三大战略,而轻舟智航展现出的三种能力,正好与之同频。
其一,技术路径要既统一又灵活。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但却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关键。首先,轻舟有统一的技术底座,同时推进着从L2+到L4的研发。这意味着,奇瑞今天量产车上搭载的系统,与未来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技术根脉是相通的,避免了因技术路线切换带来的推倒重来。
同时,这套技术架构能灵活适配地平线、英伟达、高通等主流芯片平台。对奇瑞来说,这赋予了极大的供应链自主权,这意味着其可以根据不同车型的定位和成本要求自由选择芯片,而无需更换整个智驾系统。
其二,是平台化带来的成本与效率。
规模化量产的核心挑战之一,是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保证体验。轻舟智航的平台化产品,刚好能够基于同一套核心技术,通过配置调整,快速推出覆盖10万到20万元以上不同价位段的智驾方案。
这直接回应了车企去年以来就在讨论的“普及不减配”痛点。对于产品线庞大、需要快速响应的奇瑞,这种“一套基础,多种配方”的模式,极大地提升了研发效率和市场应变速度。
其三,是前瞻的全球格局与合规能力。
奇瑞的野心是全球市场,但智驾出海绝非易事。它涉及不同地区的技术标准、数据合规和本地化适配,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坑。
轻舟智航在德国设立欧洲总部,并与高通、莱茵TÜV等国际巨头深度合作,这套布局的价值正在于此。这意味着,奇瑞在拓展欧洲等海外市场时,其智能驾驶系统能更快地满足当地严苛的法规要求,少走弯路,这为奇瑞的全球化战略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合规通行证”。
在车企竞争愈发激烈的时代,是高度契合性让两家走到了一起。
03
“非典型智驾供应商”
奇瑞的选择,也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值得玩味的新样本。在当前的竞争格局中,轻舟智航更像一个“非典型”存在,它既不同于传统Tier1的角色,也区别于许多执着于L4故事的公司。这种“非典型”特质,至少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词:双轨并进、超级工厂、全球同频。
首先,轻舟智航没有在L2+量产和L4未来之间纠结太多,而是选择了难度更高但更具长期价值的路径:两者同步推进。
这意味着,它能帮助有需求的车企,用成熟的L2+方案在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量产造血;同时,又在L4领域进行前沿布局和技术反哺,为未来的商业模式和产品迭代储备能力。这为车企提供了一条从“赢在当下”到“决胜未来”的完整价值链条。
其次,轻舟的数据闭环工具链能够实现天级别的模型迭代。这意味着,从路上车辆发现问题,到模型更新、测试验证,整个流程可以快速完成,让系统的进化速度远超传统模式。
大规模仿真能力则解决了真实路测成本高、极端场景复现难的痛点。它能自动生成数百万个极端驾驶场景,将测试验证的成本大幅降至纯实车路测的1%以下,极大地加速了研发进程并提升了系统安全边界。
此外,“全球同频”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能将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复杂、迭代最快的市场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和解决方案,快速转化为服务全球车企的基石能力。
对于奇瑞而言,这等同于获得了一个现成的、具备海外技术适配与合规能力的解决方案商,能迅速与全球市场做无缝对接。
此前,轻舟智航于骞博士曾表示,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不只是将世界领先且经过大规模量产验证的自动驾驶产品解决方案带向海外,更希望把其在竞争最激烈、发展速度最快的中国市场积累的成功经验,转化为服务全球车企的基石能力,携手实现L2++量产突破与L3/L4前沿创新。
04
尾声:自动驾驶需要怎样的产品思维
奇瑞与轻舟智航合作的意义远比单一项目的成功重要。它更像一个清晰的信号,标志着在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全球化升级的关键时刻,一种新型的车企与供应商关系正在成型。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技术迭代,越来越多像奇瑞一样志在突围的车企已经意识到,自身需要的,不再是一个按图索骥的项目型供应商,而是一个能够从技术、产品到商业生态进行长线共创的战略同频者。这种关系也要求双方在数据、研发与市场开拓上深度绑定,共同成长。
轻舟与奇瑞的合作,验证了这样一种模式:通过技术路径的统一与灵活、数据驱动的极致效率以及前瞻的全球布局,一家科技公司能够系统性地赋能车企,既解决其当下的量产与成本焦虑,也支撑其长远的技术野心与出海宏图。
自动驾驶的万亿未来,终究要靠扎扎实实的安全记录和用户每天都能感知的可靠体验来开启。与一个真正的“同频者”并肩前行,或许正是穿越周期、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