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在华销量跌四成,武汉工厂废弃,这坎能过去吗

横须贺市的海风依旧吹拂着追滨工厂的锈蚀管道,厂区门口的老员工山田守望着最后一辆Note驶下产线。 这座1961年诞生的日本首个乘用车工厂,曾见证过无数荣耀时刻——全球首款量产电动车聆风在此诞生,日产最畅销的蓝鸟车型从这里驶向世界。 如今,厂区内2400名员工只剩下零星身影,传送带空转的嗡鸣声取代了往日机器的轰鸣。

日产汽车2024财年财报显示,公司净亏损6709亿日元,相当于每天烧掉18亿日元。 这个数字创下日产自2000年以来最惨淡的财务纪录,与上一财年4266亿日元的净利润形成悬崖式落差。 更残酷的是,其营业利润暴跌87.7%至698亿日元,利润率仅剩0.6%。

日产在华销量跌四成,武汉工厂废弃,这坎能过去吗-有驾

关厂裁员成为断腕求生的唯一选择。 追滨工厂将在2028年3月彻底关闭,2400个工作岗位随之消失。 这只是日产全球大撤退的缩影——未来三年,全球17家工厂将关闭7家,2万名员工被裁撤,其中65%来自制造部门。 日产产能将从350万辆腰斩至250万辆,相当于砍掉本田全年全球产量。

日产在华销量跌四成,武汉工厂废弃,这坎能过去吗-有驾

中国市场的溃败撕开了最深的伤口。 2024年日产在华销量仅69.7万辆,较2021年113万辆的巅峰缩水近四成。 2025年第一季度更暴跌29.5%,主力车型轩逸、天籁的终端售价跌破10万元,单车利润从3万骤降至不足1万。 投资百亿的武汉工厂因ARIYA电动车年产量不足1万辆,运营三年即遭废弃。

美国关税政策给了日产致命一击。 由于从日本和墨西哥向美国出口的车型面临25%关税,2025财年预计损失4500亿日元营业利润。 更致命的是产品力衰退:北美库存周转长达100天,主力车型奇骏因智能化落后被迫降价30%清仓.

技术断代让日产付出惨痛代价。 尽管2010年率先量产聆风电动车,但此后研发投入连续三年低于行业均值。 2024年研发费用缩减12%,导致ProPILOT智驾系统仍停留在L2级,车机卡顿频遭投诉。 反观中国竞品,华为ADS 3.0已实现城市NOA,小鹏XNGP覆盖全国路网。

日产在华销量跌四成,武汉工厂废弃,这坎能过去吗-有驾

追滨工厂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在拆卸最后一条聆风生产线。 这台曾为日产赢得“电动先驱”称号的设备,如今被标价出售。 距离产线三公里外的研究中心内,300名工程师挤在临时组建的“转型作战室”,他们的任务是:将新车型研发周期从60个月压缩至24个月,砍掉70%零部件种类,把每辆车的研发成本削去35%。

日产中国总部正上演更激进的变革。 上海车展亮相的纯电轿车N7搭载华为高阶智驾系统,车机响应速度提升40%;郑州日产推出的插混皮卡Frontier Pro PHEV,电池包来自宁德时代最新磷酸锰铁锂电池。 东风日产宣布三年投入100亿扩建广州技术中心,4000名中国工程师将主导全球车型开发。

横须贺港的货轮拉响汽笛,载着首批中国制造的N7电动车驶向欧洲。 追滨工厂大门缓缓关闭的瞬间,山田的手机弹出人资部通知:接受福冈工厂调岗,薪资降低23%;或领取18个月补偿金离职。 他望向墙上1961年工厂开业时的黑白照片,流水线上的年轻技工笑容灿烂。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