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慕尼黑参展,推新品深蓝S05,布局本地化生态圈

这么多年,中国汽车品牌一直在谈“出海”,大部分时候其实就是把车装满船舱卖到国外,凑个热闹,心里头明白,靠着价格优势,能持续多久谁都不好说。可这回长安汽车在慕尼黑国际车展这么大阵仗,不光是带了新品牌新车型去亮相,还把各项“本地化体系”搬上台面,一副“我要长期扎根”的架势。到底图个啥?真能在欧洲站稳脚跟吗?这事儿挺值得我们琢磨琢磨。

有些人问了,卖电动车难在哪?难道不是拼续航、拼质量、拼配置就完了?其实大不一样。你把车卖出去了,对方愿不愿意认可你,愿不愿意花钱买你的服务,愿不愿意用你的APP,去你的维修服务体系,才是真功夫。像以前那种出口贸易,卖完好像任务完成了,后头出了问题想跑都跑不了,被“价格战”反噬的不少。长安这次的动作,明显不是只盯着一锤子买卖。

先说新品上市,我们看到长安发布了深蓝S05在欧洲上市,外面交付、里面办发布会,还同步在重庆做全球发布。有种什么感觉?这就是所谓的“中欧联动”,而不是各自卖各自的。新品出来不光造势,还把欧洲十国的经销商请来,开创意仪式,直接签约。你问为什么要这么费劲?因为欧洲市场这玩意,不是靠堆广告、打价格战、蹭热度就能混的,本地化网络扎不深,客户回头率都靠天吃饭。

从都灵设计中心到德国英国自营公司,从备件服务中心到基础运营配套,这就有点像种树,你得先把土翻了,水管铺了,才能指望后面果子结得多。长安不是刚开始就有这种布局的,要不是早在2003年就在欧洲扎根,今天做这些“生态”根本没底子。很多中国品牌出海,其实就一波流:试试卖几辆,赚点钱就溜,可欧洲人挑剔得很,车子出点小毛病就要你配件、要你售后,还要你整个体系跟得上,再便宜都不一定买账。

有个问题必须得问:为何过去中国车在欧洲一直当“小透明”?是不是品牌不够硬?还是产品不够酷?其实都不是本质,真正的核心还是技术和信任。你说碰到车展,每家都把自己的高科技往外蹦,长安亮出“固态电池”“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给人感觉也像是“硬核玩家”。但别忘了,老外不是只看发布会,不是你啥都说自己全球领先就信了,还得有实打实的专利、标准、产业链落地这些硬指标。长安这三年专利申请超1.4万件,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百余项,这货真价实,欧洲市场不是一天能征服的,但门槛慢慢打开了。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地方是“产业输出”。中国车企以前一般就干产品出口,车卖了就可以了,服务、生态很少兼顾。长安这波搞法是,啥东南亚、中东、欧亚,都在布局本地KD工厂、产能网络,连服务培训中心、呼叫中心都成体系了。你光卖车,客户到时候配件缺了、维修没门、技术支持跟不上,还敢买你的车?与欧洲经销商签约,就是让欧洲人也能做长安这一圈的生意,收获更长久的回报。这种打法,说白了就是“扎根”而不是“浮游”,生态一铺开,品牌信任度自然就在了。

再扯点技术的事儿。很多人觉得中国车企逆袭,就是靠“性价比”,但实际上你在欧洲卖好车,必须有高端突破。长安全球研发“六国十地”、2.4万技术人才、44个开发基地,不是摆数据给人看的,是得天天死磕技术,保证外面接收的每一辆车都经得起考验。老外越来越看重环保,智能化体验,安全标准,光有基础技术不够,还得做到比欧洲本地品牌有特殊创新,否则就是打酱油。

长安汽车慕尼黑参展,推新品深蓝S05,布局本地化生态圈-有驾

这回长安把集团资源聚焦在整车业务,摒弃以前那种杂七杂八分散投资的路子,也就是经过市场的筛子后,能留下的业务才是“全球化”需要的那部分。2025年上半年海外销量近30万辆,8月单月5.6万辆,逆势增长,这数据冷不丁看着挺猛,实际是布局生态的效果才刚露头。销量、市场份额当然重要,真正意义是让整个研产销体系跟当地社会黏得紧,而不是“一阵风”。

有些同行还在抱怨,说中国车出海被打压,外部环境不好,欧洲门槛越来越高。这话不能全怪欧洲,外部环境肯定复杂,但关键还在自个儿,自己技术硬、生态深、服务好,门槛再高也是过得去。你看长安,先把合作伙伴生态链铺好,仓储物流、呼叫中心、维修服务全部到位,你就不是“舶来品”,而是“本地品牌”,品牌价值这么才攒得起来。

长安汽车慕尼黑参展,推新品深蓝S05,布局本地化生态圈-有驾

再扯个现实:未来十年汽车市场是关键阶段,中国品牌“全球化”能不能真做到“品牌向上”,也认不全靠技术和价格,更看重品牌认同和本地化能力。你变成欧洲人眼里“可靠”是有门槛的,这部分门槛你只靠“技术堆积”还不够,还得有反馈迭代、服务习惯、用户口碑、合作生态。在德国、英国搞自营公司,在泰国罗勇投产新能源基地,这步步都是“长期主义”在发挥作用,跟那些“闪现出口”完全不是一种思路。

值得琢磨的是,中国车企是不是都能学长安这样玩?其实话说回来,底子薄,资源不够,贸然国际化,反而是“赔本赚吆喝”。本地化能不能玩明白,不只是呼叫中心、配件库这些硬件,还得是团队管理、技术适配、售后体系的无缝融合。欧洲市场看得见的是产品,看不见的是体系——谁能扎得深谁才有未来。

长安汽车慕尼黑参展,推新品深蓝S05,布局本地化生态圈-有驾

说到底,这场慕尼黑车展不是谁技术猛、谁价格低,而是看谁布局稳。长安这次做的不是单点爆破,而是“面”上的全面启动。发布会不只是新车亮相,而是行业信号——高调宣布要立生态圈,把研产连起来,把服务体系搭建起来,还把当地经销商、合作伙伴一起拉进盘子。这不是走出去,更像是“走进去”,你跟欧洲市场的融合度才是品牌力的最底层。

我们常听说别人在全球布局,老爱说“未来中国汽车怎样”。其实未来早在手里了。长安这回的模式是个活生生的参考,现在好多中国品牌还停留在“外贸思维”,片面追求销量,忽略体系和品牌。等全行业都明白这个,车才不只是货,更是一份完整信任,一份本地生活方式。谁能撑起这份体系,谁才是全球风口上的赢家。

长安汽车慕尼黑参展,推新品深蓝S05,布局本地化生态圈-有驾

总结下来,中央问题,其实很朴素:你走出去,是“卖车还生态”,还是只是“做一单”;你入局欧洲,是想“做舶来品”,还是要“变成本地棕榈”。长安选择了后一条,往生态扎根。这是不是最优解,未来还可能有变量,但现在这条路比做一锤子买卖靠谱太多,赢得用户信任,为品牌打下根,坚持在欧洲市场不当路人甲,是全球化最务实的选项。做汽车产业,永远别忘了,信任和体系比价格更重要。谁玩得明白这些,未来就是谁的。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