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停车场空寂如新开的案底,只有指示灯在闪着半死不活的绿光。极狐全新阿尔法T5增程版静静地停在角落,一排深蓝的车身边,无人影,天还没亮。油门轻点,车辆起步,没有传统油车那一瞬的晃动和切齿的噪音,像一张纸滑过桌角,甚至让我怀疑钥匙有没有扭到底——这种增程启停无感技术,可能比大部分人的前任还要安静地离开。33%启动振动降低、25%熄火振动降低、噪声只差1分贝——这些数据背后的,是工程师与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做的九九八十一场内心斗争和枯燥标定。这大概是极狐团队唯一一个能“贪图安逸”的时刻了,毕竟能让噪音管理地和魔术师一样熟练,已经算是汽车行业的“清道夫”了。
说回故事。最近,15万级别的增程SUV里突然“杀”出来这台极狐全新阿尔法T5增程版。消息一出,微信群跟柚子摊一样热闹,有人说价格太卷了,也有人冷笑:一台合资A级车的价格,你能买到什么黑科技?很快就有人拎出了参数:高阶智驾、骁龙8775舱驾一体、城区NOA领航、跨楼层记忆泊车……一夜之间,仿佛智能驾驶的门槛被踢塌,大家都能端着瓜子抬头看天花板去了。
故事总要讲清楚才算数。先排排证据链,动力系统这一块,极狐算是啃下了最硬的骨头。增程启停无感技术、北汽神擎主动抑制,从数据躲进体验。你拉开车门的一刹那,从来不问“你开电车吗”,真正的平顺,不是靠宣传手册,而是靠三年的老腰,没被“啪”地一晃闪着。之前只有纯电敢吹“安静无感”,现在,油电混动也硬生生要装一把文学青年的人设。老实讲,这一块能做到与纯电近乎无差,得感谢技术的执拗,和市场的无情。
第二轮,“高阶智驾”才是吃瓜群众的主食。城区NOA、惯导双目摄像头、15雷达、7摄像头、行业首创立体双目OCC,这些听起来像武侠小说的名号,背后其实是技术细节地狱。通勤时的鬼探头、乱穿马路的小电动,还有大爷突然横穿路口,算法可不认得面子账。真正的城区NOA,考验的不止AI算力,还有中国城市场景下的“江湖经验”——比如,红绿灯识别、自动变道、无保护左转。如果算法“胆小如鼠”,那就只能在宽阔的理想道路上逞能。极狐敢把这些端上台面,实测几轮下来,确实多了些“心大如海”的安然自若。我们总幻想有一天,开车上下班可以摸鱼、刷手机、喝咖啡——虽然交警同志绝对不建议这样做,但这种未来,已经不像小时候写作文半信半疑地遐想汽车会飞那么遥远了。
再说停车,有多少男司机的自尊心,是被一排挡杆和两个后视镜打碎的。全场景智能泊车支持车位早识别、坡道泊车、跨楼层记忆泊车2公里——这就好比让你考试时多带了两份答案,想不及格都难。当然,某些时候技术会自尊心爆棚,非要“来人,泊个车,看我表演”,结果卡在墙边进退不得——黑色幽默就在于,机器人跟人一样,有时候也掉队,也犯怵。AI聪明归聪明,但不是每一次都能弯道超车,毕竟“死胡同”是给所有进阶者上的第一课。
坐进车里,各种穹顶天幕、八点座椅按摩一开,说实话,这才是家庭用户能实打实感受到的升级。“家庭第二空间”,说得动听,实际就是不用一家三口缩着脖子过日子。大天窗和HIFI音响,反正我是没在白天听出音场层次,半夜让孩子安静下来,那才见功夫。长途途中,副驾眯一会儿、主驾按两下,人体工学声称能解救腰疼——虽说不及按摩技师大力出奇迹,好歹不用额外叫外卖了。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极狐阿尔法T5增程版的意义,那就是:中国新能源市场的价格内卷,终于不止用“配件拼多多化”来生存,开始讲“把高阶智能下放到15万级”这种好听但真难做到的故事。在2025年,曾经的“智能驾驶”高冷得像名校录取通知书,如今变成雨后青菜,谁都能咬一口,并非没有代价。细想每一份科技配置,可不是免费午餐,实际上是研发跟时间赛跑,制造业把利润掰成钢丝,用户则总想着“还能不能再低一点,再高一点”。
当然,万事都要追溯到底线。“高阶智驾”在15万级普及,是红利,还是隐患?是技术良心,还是行业拉锯?AI强大了,但责任归谁?比如,城区NOA出错,责任划分还在法律和现实里“踢皮球”。或者说,未来智能驾驶“遍地开花”,会不会让更多司机更早“手生脚懒”?最极端的假设:万一驾驶者过度依赖,出现不可逆的悲剧,谁来买单,到底是人,是AI,是制度,还是这抢眼的15万?
作为一名老刑技,见过嫌疑人开汽车当玩具,也见过AI误判让人添堵。理性一些:技术可以进步,人性不会下岗,驾驶不止是踩油门和刹车那么简单。极狐阿尔法T5增程版做出了“智驾平民化”的大动作,很燃,但每个坐进车里的你,是否真的准备好把方向盘交到算法手里?这个问题,以后恐怕所有人都要重新考一次试——你,会是第一个举手答题的人吗?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