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业混久了你就明白,真正决定你能走多远的,从来不是你觉得公平不公平,而是你能不能看懂政策本后的本质。
你以为"奋战120天"是压榨。
其实这是筛选。
最近,比亚迪二部有些工厂开始让人周末义务加班。听闻"奋战120天"的口号又响起来了。
01
别把"义务加班"想得那么简单。
这不是什么道德沦丧,这是企业在特殊时期最直接的人才筛选器。
你看那些抱怨的员工,恰恰暴露了自己的位置。
公司缺的从来不是干活的人,缺的是在关键时刻还能扛住的人。
员工平时加班免费,周末可以调休。
你觉得不公平?
职场会告诉你什么叫公平:能扛住这个强度的人,后面拿到的机会和收入,是扛不住的人拿不到的。
你身边那些薪资高的人,哪个不是这么卷上来的?
如果公司营收增速放缓,利润承压。
这个时候搞"义务加班",表面上是降本增效,实际上是在做人员优化。
不能适应的人自然会走,能适应的人留下来分更大的蛋糕。
残酷?确实残酷。
但也有效。
02
你以为是在剥削?错了,它在投资。
投资那些真正能抗住压力的人。
重点是,能在这个体系里生存下来的人,证明了自己的韧性和执行力。
时间管理、压力承受、团队协作、问题解决。
这些能力,是在舒适环境里永远学不到的。
有人抱怨,有人离开。
但也有人在这个过程中,开始思考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创造更大价值。
后者,才是公司真正想要留下的人。
现在的"义务加班",本质上还是在问同一个问题:
你是来混日子的,还是来成长的?
顶住了,有好的收入,即使是在特殊时期,薪资的涨幅甚至超过以往。
03
制造业的加班文化,比互联网更真实。
互联网可以靠资本烧钱,可以画大饼。
制造业不行,每一台车都要实打实地造出来。
在这个行业,没有捷径,只有硬扛。
在比亚迪这个平台上,有多少普通人实现了阶层跃迁?
有多少技术工人通过加班加点,攒够了首付?
有多少管理岗位,是从产线上熬出来的?
在这个时代,你不卷,就有人替你卷。
你不要这个机会,就有人抢这个机会。
是更好的岗位、更高的薪水、更强的竞争力。
写在最后
股价在涨,因为市场相信它的执行力。
销量在涨,因为产品质量过硬。
员工在分化,能扛住的和扛不住的。
这个阶段是痛苦的,该吐槽的吐槽,毕竟说出来了,会舒服一些。
但是不要显露出来,毕竟谁和薪资福利过不去呢?
就这样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