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现在买车这事儿,全中国人仿佛都在等着一次集体抢限量潮鞋。只不过鞋盒里装的不是潮流,是三排大沙发,俩冷饮杯架,天窗里漏下来不是光,而是营销的宇宙尘埃。朋友圈今天都在抱怨一件事:凌晨蹲点下单,六小时出13万订单,问界新M7,买车成了打年货,氛围一度堪比春运抢票。至于官方数据嘛,反正“43分钟突破10万台”,这数字精确到分秒,跟余额宝收益一样激动人心。
当然了,互联网吗,热搜一出人人都是段子手。有人调侃:“早知道买台新M7这么难,我妈非要让我高考填答案卡练手。”也有网友说:“服务器崩掉的速度比我手机发工资还快,点开页面蹦出404,就像看见钱包直接瘪下去。” 时代在进步,手慢无从盲盒蔓延到了买SUV。我们自嘲是数字难民,其实不过是科技韭菜:能按时付款,服务器能崩,这才叫双赢。
你说六小时13万订单,这背后是一堆家庭老父亲老母亲甚至未来的三胎小人儿,默默被卷成了数据流。有人担心车市泡沫涨破,其实我们早就活在泡沫里。买房难,买奶粉难,现在连买个大家伙也要“拼手速”。多少人一边调侃“我数学不大好,是不是被刷单了”,一边自己又悄悄点了付定金。毕竟,谁不想给自家孩子买个能躺能坐能蹦迪的空间。3030毫米的轴距,堪比天涯若比邻;第三排一座,甚至能让小姨子不再吐槽“这啥破二胎座驾”。
但看着数据也别太激动,毕竟世界上只有三类人:富人、穷人、以及坐在问界新M7上的中产家庭。你说现在家用车买什么?十年前SUV一度被嫌弃脏,市郊老表开去送菜。如今有多少人咬牙切齿攒钱,就为周末能带娃去郊外吃土拍抖音——也许这就是进步的代价。家用车的空间变大了,续航变长了,智驾变聪明了,剩下的只有钱包变瘪了。
官方广告语很会抓痛点:增程版综合1600公里续航,不怕五一被堵在高速充不进电。听起来很美,实际操作怎么说呢?你可以买一辆跑得比高铁慢的SUV,用来感受啥叫油电混合的“阶级融合”。纯电版七百公里,那是给东部沿海精英准备的,毕竟北京市到上海市,中间只能下高速买煎饼,不用去加油站。
问界M7的第三排这次不是摆设,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等孩子上补习班。但厂商很体贴,搞了192线激光雷达和30颗传感器,360度无死角保护你的全家老小。我想,这下旁边抢着吃火锅的理想L7可以安静老实一会儿了。家庭主妇再也不用担心倒车压坏一根小区的电线杆——反正识别障碍物是车的事,压断电线杆是物业的事。未来的家长主要任务不是开车,而是替人工智能背锅。

啥?智能驾驶系统普及率2025年就要65%了?那我们是不是该提前练练明年春运,让AI领着全家开上高架桥去看夜景?家长解放双手,娃解放双脚,唯一不足可能是路上堵车时只能靠指甲抠手机壳解闷。智驾敢自称“普惠”,不是因为成本低了,而是所有人都快被广告洗脑成移动靶标了。以此类推,过去买白菜薅羊毛,现在买车薅市场份额,未来智能驾驶能让你哭都哭得很智能——自动加速,不让你哭慢了队。
价格反正也是引人入胜之一。什么28.88万起的增程,32.8万起的纯电,细节不重要,反正全国房价涨过去大家都习惯了数字后面几个零。而且厂家还送你2000抵5000的预售券,买车仿佛买阿胶,只要你愿意,优惠永远都能找到。都说理想L7是竞品,特斯拉model Y也来蹭一波热度。中国车企的自信,从发动机盖里溢出来,就怕未来“最亲民家用SUV”变成“最贵家长众筹神器”。
再说生态,是华为鸿蒙座舱不是iOS系统,听起来就有AI猛男风。家里手机、手表、平板一通蓝牙连在车上,连狗都能在AI屏里看自动识别宠物脸。孩子后排看网上网课,家长用语音回复领导,唯独尴尬的是,出门全家都在刷屏,聊天靠微信,喊爹妈自动驾驶,只有驾驶舱真正成了“第三空间”: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幸亏有氛围灯兜底。
所以说,问界M7就像十九世纪巴黎世博会上的胶合板模型,聚光灯下人人夸张。有人买车是为了出行自由,有人买车是为朋友圈炫耀,有人买车只是想追热点,然后二手市场甩出去“回血”。爆单背后,有无数被智能和宣传轰炸的神经质中年,拿着爸妈准岳母的首付,一边骂厂商割韭菜一边安慰自己“智能会省油”,“省油=省事=省心=挣钱=家庭和睦”。
上海车展那年,新能源汽车号称“国产弯道超车”,走到今天似乎已经坐进了“紧箍咒型”智驾泡泡里。理想、零跑、问界——这三家像三只熊,有的太咸有的太淡,有的刚刚好。销量你追我赶,零跑六月交4.5万,理想跟4.1万,问界3.7万小爆冷,给媒体添了不少标题素材。至于未来嘛,产能跟不上时人口都要怪AI了,销量扑街时说老百姓不懂智能。
瞅一眼百人会的分析,说是新能源2025年要卖1650万辆,插电混动快赶上纯电,渗透率五成五,大家一起自燃,一起充值国潮自信。我倒是觉得,这场混战最大的意义,就是家庭出行不再只属于小区停车场或者周末采蘑菇,而是成了一种潮流体验。你要是不买辆带智能舱、自动变道的SUV,好像已经配不上微信群里“九年义务拼娃家长认证徽章”那张头像。
从单纯交通工具变成生活方式,你以为你买的是车,其实你买的是一整套“伪精致、中产样板间体验”。最后谁赚了谁亏了,没人关心,关键是每个人都变成小红书上的打卡达人。你家问界M7能自动识别老婆脸,我家特斯拉能自己吓哭猫,至于最终发没发布所谓“民用市场革命”,那事只有媒体和券商才信,普通家庭只需要续航不短、车内不闷,价格别太噎人。
新M7能否一直火爆下去?还得看看后面售价,不然大家都趁热度封个单,到头来出口转内销,二手市场再刮一波风。很多人不敢承认的是,所有“智能+空间+续航”加在一起,不过是帮你延长在路上的时间,把996的疲劳从办公室搬进了轿车,变成一种更体面的折腾。
有人说,问界M7是中国家庭升级的缩影。我看更像是消费主义下的电动大发明家游戏:你要潮流,就给你潮流,你要家庭,就给你第三排。最后一家人坐车自拍发微信群,沉浸在千篇一律的智能体验和优惠券里,谁还记得刚刚抢单时的心跳?时代的潮流就是这样,推着每个家庭反复试驾自己的人生幻觉。
而至于“新豪华”,现在的定义不是皮沙发、不是真皮方向盘,而是一键智驾和支持宠物识别的娱乐系统。最后,买得起智能车,还是要能忍得住智能带来的愚蠢。要不然一转身,刚花40万买回家的智能SUV,发现娃在后排把AI助手骂哭了,你在副驾已经被“鸿蒙生态”编成新段子。
你看,国产SUV们卷空间卷配置卷智能,结果谁都跑不出荒诞本质:我们只是追赶着自己一边自嘲一边奋力钻营的幸福幻觉。年年月月车市大戏上演不止,至于幸福嘛,大概停在服务器被挤崩的瞬间,像还没解冻的定金,永远冻结在网页404里——让你终于明白,所有合家欢的美好,都要用六小时狂热、13万订单的无声嘲笑买单。
听说问界新M7发售那天,会场气氛热烈,大家抢着合影发朋友圈,只是不知道,那群看似幸福的购车家庭中,有多少人在静静地等待未来某一天能把这份新鲜感折现成保险理赔。毕竟,在这个世界,“智能”只是一顶新帽子,而幻觉与现实,永远隔着一层未支付尾款的滤镜。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