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车能开多快?180公里每小时。一辆车能装多重?将近3吨。一辆车能卖多少钱?不知道,但肯定不便宜。这就是最新亮相的别克GL8混动版,工信部第395批公示里的新贵。数据很漂亮,配置很豪华,选装很丰富——ETC、天窗、轮毂、摄像头,应有尽有。但看着这些冷冰冰的参数,我突然想问:这车是给谁造的?
记得二十年前,GL8刚进中国时,它还是商务接待的标配。那时候能坐GL8的都是"总"字辈的人物,普通老百姓想都不敢想。现在呢?车身更长、动力更强、价格更贵,连电池都换上了高大上的镍钴锰三元锂。可那些真正需要七座车接送孩子的普通家庭,那些做小生意需要拉货的个体户,他们买得起吗?
看看选装列表就明白了。无前雷达、无侧雷达、无后摄像头——这些关乎行车安全的基础配置,居然都成了"选装项"。更讽刺的是,ETC这种本该标配的便利设施也要额外掏钱。厂家精得很,把车价做低吸引你进门,再靠选装慢慢收割。这不是卖车,这是在玩俄罗斯轮盘赌,赌的就是消费者的安全意识会不会向钱包妥协。
混动系统看起来很美好,132千瓦的发动机加上160千瓦的电机,动力澎湃又省油。但掀开技术面纱,这不过是又一场中产税的游戏。同品牌下,混动版比燃油版贵出大几万,靠省油要开多少年才能回本?更别说后期换电池的天价账单。所谓环保,不过是给溢价找的漂亮借口。
最让人心寒的是尺寸。5米2的车长,1米8的车高,这种庞然大物真的适合中国城市吗?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地方,找个停车位比中彩票还难。更别说那些老小区,转弯半径不够,连车库都进不去。设计师们是不是觉得,买这车的人都有专属司机和私人车库?
我们总在说汽车产业升级,说新能源转型。但升级不该只是把车越做越大、配置越堆越高、价格越定越贵。真正的升级,是不是该想想怎么让普通家庭用合理的价格买到安全实用的车?当车企都在追逐高端化利润时,那些真正需要车的普通人,反而成了被遗忘的大多数。
看看马路上越来越多的GL8吧。它们要么是公司资产,要么是中产玩具,真正用来解决家庭出行刚需的少之又少。这哪里是"MPV王者",分明是消费主义捧出的新神像。当一辆车不再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而是变成身份象征的时候,汽车工业的初心还在吗?
下次再看到这种光鲜亮丽的新车发布,不妨多问一句:这车,真的是给人开的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