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块买增程车?专家怕不是活在梦里!”最近某论坛上,车企工程师直接和专家掐起来了。一边是专家高呼“增程技术就该白菜价”,另一边是车企怒怼“小电池增程都是工业垃圾”,这场神仙打架的真相究竟如何?
增程车想便宜?先问问电池同不同意!
专家嘴里的“低价增程车”,说白了就是砍电池容量、塞个汽油发电机。可现实是——电池砍到50度以下,分分钟让你体验“充电两小时,续航五十里”的魔幻现实。深蓝SL03的工程师早就算过账:20度电池成本2万块,增程器再加1万,光动力系统就占掉整车成本的40%,卖10万块车企裤衩都得赔光。更别说小电池增程车跑高速油耗直逼纳智捷,专家们怕是没体验过馈电时发动机嘶吼着给电池续命的尴尬。
大电池才是真香,但穷人配吗?
车企死磕大电池不是没道理。理想L7的60度电池能跑300公里,城里当电车用,长途加油不焦虑,确实爽。可这套系统成本直奔15万,卖30万都嫌贵,你让10万块的车怎么抄作业?更绝的是宝马最新报告直接打脸:堆电池不如搞技术,车重减100公斤比多装10度电更管用。可惜这话在国产车圈没人听——毕竟电池度数能印在广告上,轻量化技术可没法忽悠消费者。
新势力的阳谋:把增程炒成奢侈品
看看理想、问界这些玩家,哪个不是把增程车包装成“高端家庭座驾”?冰箱彩电沙发配齐,电池蹭蹭往100度冲,价格直接对标BBA。不是他们不想做平民车,而是增程车天生适合溢价——既能吹“电车体验”,又能蹭“油车便利”,韭菜割得那叫一个丝滑。反倒是斯威汽车这种老实人,真造出9.99万的增程车,结果连4S店销售都懒得推。
说到底,这场争论压根不是技术路线之争,而是“穷人该不该有选择权”的傲慢游戏。专家在纸上画大饼,车企在财报里打算盘,只有打工人盯着油价和电表发愁:说好的新能源普惠,怎么越搞越像资本家的狂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