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门重拳整治汽车行业乱象!这份避坑指南让你买车不上当

买车时被销售忽悠"零首付""终身质保"?刷到汽车测评视频却发现是充值软广?车企高管隔空互撕让你对品牌信任崩塌?这些乱象终于要被严打了!工信部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出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直指三大毒瘤:非法牟利、虚假宣传和恶意诋毁。

六部门重拳整治汽车行业乱象!这份避坑指南让你买车不上当-有驾
image

专项整治行动释放强烈信号

此次行动由工信部牵头,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六部门联合推进,重点打击三类行为:一是通过虚假测评、网络水军等非法牟利,包括利用生成式AI技术制造新型水军;二是对汽车性能、电池质量、销量数据等进行夸大或虚假宣传;三是以打压竞争对手为目的的恶意诋毁,包括车企高管"拉踩引战"。

六部门重拳整治汽车行业乱象!这份避坑指南让你买车不上当-有驾
image

典型案例显示,某些测评机构以"监督"之名行勒索之实,在车企新品发布或融资关键节点发布负面信息胁迫合作;更有4S店将贷款利率包装成"零利息",实际年化利率超银行2倍。这些乱象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更让普通消费者成为最终受害者。

4S店销售话术的"美丽陷阱"大揭秘

"终身免费保养"往往暗藏玄机——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通常不在保修范围内,且必须捆绑购买指定保养套餐;"限量特惠车"很可能是长期滞销库存车,所谓"仅剩3台"的话术已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关于虚假宣传的规定。

六部门重拳整治汽车行业乱象!这份避坑指南让你买车不上当-有驾
image

更需警惕的是金融套路:某消费者遭遇的"零首付"购车,实际被收取车价15%的服务费,折算年利率高达12%;而宣传中"续航800公里"的新能源车,冬季实测仅能跑400公里,这类性能参数造假正是本次整治重点。

三倍赔偿!消费者必须知道的维权利器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明确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可主张购车款三倍的惩罚性赔偿。2023年北京某法院判决的案例中,因4S店虚标车辆配置,车主成功获赔27万元。

六部门重拳整治汽车行业乱象!这份避坑指南让你买车不上当-有驾
image

关键证据链包括:销售承诺的录音(重点录"是否写进合同"的问答)、宣传单页与实车对比照片、微信聊天记录等。特别注意保留车企官网参数截图,这些数据在工信部备案系统中可交叉验证。

实战指南:从签合同到取证的防坑全流程

签订合同时务必补充两项条款:"宣传材料视为合同组成部分"及"配置不符可全额退车"。与销售沟通时,可用手机隐蔽录音,重点询问:"刚才承诺的XX功能是否所有车型标配?"

发现受骗后应立即双线维权:现场拨打12315投诉的同时,向车企400热线施压。通过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官网查询车辆备案参数,第三方检测机构如中汽研的报告可作为关键证据。

让整治行动成为消费者护身符

本次专项行动开设了中央网信办违法举报中心等六大投诉渠道,建议购车前先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查车企违规记录。记住:理性消费比低价更重要,法律武器比投诉更有效。当每个消费者都成为监督者,汽车市场才能真正回归诚信本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