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韩系车正退出中国家庭,内行人:这4个原因太现实

韩系车曾经以其时尚设计,相对亲民的价格和宣称的可靠性,在中国市场风生水起,成为许多家庭的第一辆私家车选择。伊兰特,索纳塔,途胜等名字一度是街头巷尾的常见风景。

为什么韩系车正退出中国家庭,内行人:这4个原因太现实-有驾

但近年来韩系车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销量持续下滑,不少车型甚至黯然退市。曾经的主流选择,为何如今光环黯淡,甚至面临退出中国家庭的境地?深谙行业的内行人点出了四个核心原因,现实而残酷。

第一是定位问题。韩系车曾经的定位非常清晰,比自主品牌有品牌和技术优势,比德系日系价格更实惠,但如今,这个优势被挤压得几乎消失。

为什么韩系车正退出中国家庭,内行人:这4个原因太现实-有驾

向上看,一线德日系品牌价格不断下探,通过国产化和入门车型抢夺市场,其品牌号召力和技术底蕴对消费者更具吸引力。

向下看,以吉利,长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在技术,品质,设计上的飞跃式提升,早已颠覆了廉价低质的刻板印象,甚至在性价比和智能化体验上远超韩系。

为什么韩系车正退出中国家庭,内行人:这4个原因太现实-有驾

韩系车既难以在品牌高度上挑战德日,又无法在性价比和本土化创新上抗衡崛起的自主品牌,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市场份额从巅峰时期的近10%,跌至如今不足2%,便是最直接的写照。

第二是核心技术滞后。韩系车并非没有技术储备,但其核心技术优势,如成熟的燃油动力总成,在中国市场恰逢剧变时,显得不合时宜。

为什么韩系车正退出中国家庭,内行人:这4个原因太现实-有驾

电动化掉队也是致命伤。当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以惊人的速度转向新能源,特斯拉引领风潮,自主品牌在纯电,混动领域百花齐放时,韩系车的反应显得犹豫而迟缓。

虽然现代起亚集团在全球有电动化平台,但其引入中国市场的节奏过慢,车型投放不足,且定价缺乏竞争力,错过了关键的时间窗口。

当自主品牌电动车在续航,智能,价格上建立起强大壁垒时,姗姗来迟的韩系电动车难以撬动消费者心智,存在感极弱。

为什么韩系车正退出中国家庭,内行人:这4个原因太现实-有驾

而在燃油车领域,其技术亮点也被自主品牌快速追赶甚至超越。

第三是本土化准备不足,没有性价比优势。 以前韩系车以高配低价著称。但如今,配置竞争力显著下滑。面对自主品牌堆料般的智能座舱,高阶驾驶辅助系统以及更具质感的内饰用料,韩系车的本土化车型在配置上往往显得保守,导致价格失去吸引力。

为什么韩系车正退出中国家庭,内行人:这4个原因太现实-有驾

虽然终端优惠力度不小,但其官方指导价体系,以及相对于自主品牌明显偏高的同级别车型定价,使其失去了性价比光环。

消费者发现,同样的预算,买自主品牌可以得到更新颖的设计,更丰富的配置,更前沿的智能化体验,或者更强劲的新能源驱动系统。韩系车的“不便宜”,与其提供的价值感越来越不匹配。

总体来看,韩系车核心在于没能跟上中国汽车市场,特别是新能源革命和消费者需求升级的步伐,导致曾经的“实惠之选”光环褪尽,逐步滑向市场的边缘。

为什么韩系车正退出中国家庭,内行人:这4个原因太现实-有驾

市场的淘汰法则冷酷无情,韩系车若想挽回颓势,需要在中国市场进行一场彻底的,深刻的变革。那么,你现在购车时,还会考虑韩系品牌吗?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