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吉利突然官宣将对已经在美股独立上市的极氪私有化,引发行业广泛关注与热议。
一周后,吉利罕见地开了一场战略整合说明会,同时,交出了 2025 年第一季度的财报。
对于私有化极氪,吉利汽车行政总裁桂生悦给出的解释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整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是整合的效率和为整合而产生的沟通成本问题,二是利益不一致的问题,回归「一个吉利」。
而第一季度的财报,算是给「一个吉利」了一个漂亮的开局。
所以,如果用吉利一季度的财报表现概括一下整合的成果,可以说是:「一个吉利」,初见成效。
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2024 年 9 月,李书福发布了《台州宣言》,随后我们看到了吉利一系列整合动作:领克与极氪整合成极氪智能科技;整合面向大众市场的吉利、吉利银河、雷达、翼真等品牌;智能驾驶研发团队整合;三电技术品牌统一等等。
这次,算是吉利整合后第一份成绩单。概括下这份财报,销量、收入、利润全面增长。
在销量上,一季度吉利集团总销量 70.4 万辆,同比增长 48%,完成了全年任务的 26%。其中,三大品牌新能源车型 33.9 万辆,同比增长 135%。
这其中,吉利银河品牌第一季度累计销量近 26 万辆,同比增长 214%;极氪智能科技(极氪+领克)一季度总销量达 11.4 万辆。
在如今价格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一季度的吉利不仅销量增长,营收和利润也相应增长。具体来看,2025 年第一季度,吉利汽车总收入达 725 亿元,同比增长 25%;归母净利润 56.7 亿元,同比增长 264%。由于集团内部的整合,吉利一季度的销售费用率与行政费用率均同比下降,毛利总额 114 亿元,同比增长 26%,毛利率达 15.8%。
与此同时,极氪科技美股会计准则下的一季度总营收达 220 亿元,一季度整车毛利率 16.5%,同比上升 3.4 个百分点;综合毛利率攀升至 19.1%,创历史最高;销售费用节省了 9.2%。
半年前,极氪与领克品牌整合时,安聪慧曾经给出过一组数据:品牌和资源的整合能将研发成本降低 10%-20%,BOM 成本降低 5%-8%,行政法务和数字化等成本降低 10%-20%。从一季度的毛利表现来看,这种降本增效的作用开始显现。
「整合后,增长收益要提高 5%以上」
近期,随着吉利即将私有化极氪,吉利内部管理层团队大动作调整,吉利对整合后的目标也提高了。
先看一下随着「一个吉利」回归,吉利管理层的调整。
首先,极氪科技将从独立的上市公司变为吉利汽车集团下设的事业群之一,与吉利银河事业群并列。
整合后,淦家阅将出任港股上市公司经营主体吉利汽车集团 CEO;桂生悦继续担任港股上市公司主体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 CEO;安聪慧将接替李东辉担任吉利控股集团 CEO。随着管理层的调整尘埃落定,淦家阅也公布了新目标: 合并极氪后,增长效益要提高 5% 以上,研发、管理和营销效益的提高目标是 15%-20%。
当然,具体怎么将增长效益提高,还要看吉利下一步的动作了。
研发加码,技术储备升级
回顾财报中的数字,不论是吉利,还是目前仍独立上市的极氪科技,都有一项支出增长超过 20%,那就是研发支出。在整合品牌和资源的同时,加码研发,是车企提升未来竞争力的关键。
目前,吉利在研发层面的加码可以概括为两个层面,一个是电动化,另一个是智能化。
在三电技术方面,上个月吉利刚宣布把旗下的电池业务整合,成立了吉曜通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之前的金砖电池、神盾短刀电池,都统一为神盾金砖电池品牌。一方面用短刀电池提高安全性,另一方面用新的电芯技术提高超快充能力和能量密度,比如,800V 以上的金砖电芯超级快充版、400V 的金砖电芯高能量密度版和金砖电芯超级混动版。在目前动力电池卷成本、卷安全、卷性能的情况下,电池业务的整合提供了在电池方面强强联合的基础。
在智能化方面,今年算是吉利在智能化技术出成果的一年。从千里浩瀚系统的发布到 AI 技术的全面融入,吉利的智能化技术逐渐底层技术通用化,用同一套系统覆盖更广泛的车型。比如,千里浩瀚 H1、H3、H5、H7、H9 5 个层级的智能辅助驾驶方案能覆盖不同定位车型智能辅助驾驶的需求,其中 H9 方案是首个具有量产落地能力的 L3 级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今年下半年,吉利银河品牌将发布一款搭载 H7 方案的旗舰产品,搭载了 H9 方案的极氪 9X 预计也将在年底 l 具备量产交付能力。相比于以往各个子品牌辅助驾驶方案独立开放模式,这种方式能进一步提升智能辅助驾驶性能,对底层技术和开发效率进行优化优化。
类似这种全域技术赋能模式还有在 AI 方面,比如 GEA 电子架构与 AI 大模型融合,智能驱动系统与 AI 融合,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融入 AI 系统。在如今电动化上半场竞争逐渐趋于稳定后,在 AI 层面较量决定了未来在智能化竞争中的影响力。
最后
几个月前,当《台州宣言》发布、吉利开始品牌整合的动作时,我们能听到外界不同的声音:有肯定,但更多的是不理解和质疑。
几个月后,当吉利内部的整合逐渐落地,第一季度的财报亮相,大家看到整合之下一个全面的吉利。这种「更全面」既包括造好车的能力、卖好车的能力,更包括如何高效、创新的能力。
随着汽车行业竞争的日趋成熟,市场对于车企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制造巨头」,而是「科技生态集团」。回归「一个吉利」的吉利,正在向着这个目标前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