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王者!光阳万把块摩托却卖不动,市场暴跌5%,怎么了?

各位朋友,今天咱们聊点摩托车圈里颇为玩味的事儿!

说出来你也许不信,曾几何时,台湾光阳在机车界那是响当当的名号,如今却要靠“血本甩卖”来博取关注了!

三万九千八百新台币,折合人民币也就万把块,这价位,现在能置办啥?

恐怕连一辆像样的电单车都够呛,更别提摩托了!

曾是王者!光阳万把块摩托却卖不动,市场暴跌5%,怎么了?-有驾

这番操作,简直是“割肉放血”,比电商平台上的砍价还狠!

然而,市场份额不增反减,直接跌落五个百分点!

这究竟是为何?

莫非真是“一分价钱一分货”?

还是光阳自个儿把路走窄了?

忆往昔,光阳可是家喻户晓的品牌,街头巷尾,谁家没台光阳的座驾?

品质那是出了名的扎实,骑个十年八载都不带掉链子的。

可眼下呢?

马路上跑的,十辆里头,估计七八辆都是三阳的!

这境况,着实令人唏嘘。

光阳高层对外宣称,降价是为了“让市场看见光阳”。

这话听着,总觉得透着一股无奈。

好比一位过气艺人,竭力想刷存在感,结果却适得其反。

《道德经》有云:“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想靠降价一步登天,恐怕行不通。

消费者又不傻,心里跟明镜似的!

你降价,我就非得买账吗?

关键还得看产品力是否过硬!

曾是王者!光阳万把块摩托却卖不动,市场暴跌5%,怎么了?-有驾

这场价格战,光阳打得可谓“惨烈”。

先是三万九千八,后来又搞“统一价”,近来又抬到四万五千八。

我说光阳啊,你这是把顾客当什么了?

降价就该一气呵成,优柔寡断的,谁敢下手?

大家都在等着你再来一轮优惠呢!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促销活动竟然引发了“排队盛况”。

结果呢?

产能跟不上,顾客等不及,直接转投竞争对手三阳的怀抱了!

这叫什么?

这叫“为他人作嫁衣裳”!

经销商们更是怨声载道。

光阳还端着“老大哥”的架子,销售指标完不成,直接扣绩效!

如今,谁还愿意做赔本买卖?

反观三阳,早就推行“弹性奖励”了,依据各地实情,灵活调整策略。

一位南部车行的老板向我抱怨,光阳逼着他们亏本销售,还指望靠维修零件提价来弥补亏损。

结果呢?

顾客尽数流失!

谁会甘当冤大头?

曾是王者!光阳万把块摩托却卖不动,市场暴跌5%,怎么了?-有驾

去年仰仗降价,光阳的确风光了数月,但今年伊始,便迅速“降温”。

这好比昙花一现,璀璨一时,却转瞬即逝。

归根结底,光阳此番失利,实乃“倚老卖老”的心态在作祟。

运输车型七年未更新,宣传投入也日益减少。

当三阳专注于燃油车迭代升级时,光阳却将大量资源倾注于电动车领域。

三阳的掌舵人早就表态,电动车的安全性尚待考量,他们选择稳扎稳打。

这话听来,何等务实!

反观光阳,柯胜峯执意豪赌电动,甚至在印尼投放上万辆换电车辆,试图复制特斯拉的辉煌。

这电动车布局,真能助光阳扭转乾坤吗?

台湾去年电动车市场占比仅为一成二,就连Gogoro都开始力推快充服务了。

光阳在燃油车市场被诟病“原地踏步”,消费者在选购电动车时,会不会想起这些负面评价?

更有经销商私下透露,光阳电动车的维修费用,较燃油车高出三成!

这口碑若传到东南亚,恐怕要直接“崩盘”啊!

眼下的光阳,宛如一位孤注一掷的赌徒,在燃油车市场节节败退之际,却将所有筹码押宝于电动车的未来。

三阳去年利润飙升,光阳却仍在用燃油车的盈利补贴电动车的研发。

当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票时,结果是残酷的:三万九千八百新台币,也挽救不了一个日渐式微的摩托品牌。

说句心里话,真没想到光阳会走到今天这步田地。

儿时,家里几辆摩托都是光阳的,现在路上跑的,几乎全是三阳的。

曾是王者!光阳万把块摩托却卖不动,市场暴跌5%,怎么了?-有驾

这变迁,实在令人感慨万千。

三万九千八百新台币购入摩托,听着颇具诱惑力,但得知需排队三个月,瞬间便冷静下来。

如今,谁有这份耐心?

更何况,三阳的新款引擎,油耗更低,质量也更稳定。

谁会为了节省些许开销,去购买一款问题多多的产品呢?

光阳的价格战,打到最后,简直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经销商纷纷离去,零件涨价修不起,谁还敢入手他家的电动车?

东南亚的故事讲得再动听,台湾的根基一旦动摇,一切都将是空中楼阁。

高层说用时间换取空间,问题是,消费者会给予你这个机会吗?

光阳的电动车梦,做了十年,特斯拉都已涉足摩托领域。

光阳的换电站,能与Gogoro相抗衡吗?

说句实在话,要不是看到这篇报道,我都快忘记光阳还在售卖摩托了。

广告寥寥无几,感觉就像要退出市场一般。

因此,光阳此番败北,并非单纯的价格问题,而是战略、产品、服务、营销等各个环节都出现了偏差。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光阳显然没有摸清市场脉搏。

那么,光阳是否还有机会卷土重来?

我认为,并非没有可能。

关键在于放下“老大哥”的身段,虚心听取消费者的心声,脚踏实地地做好产品,提升服务质量。

当然,这仅是我个人的见解。

各位朋友,你们又作何感想呢?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高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